[实用新型]一种涂胶机胶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8317.6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6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杰;潘纪俊;任绍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普赛达密封粘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B05C11/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23646***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胶 机胶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导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胶机胶嘴。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施胶工艺中,针对黏度较低的胶体一般采用涂刷的方式进行施工,而针对黏度较高的膏状胶体,通常使用胶嘴挤出的方式进行施工。目前胶嘴主要被用于工业以及建筑工程各种缝的密封和粘接,囿于使用环境,胶嘴通常只有一个出胶口,一次只能打出一条胶条。当需要进行大面积施胶时,用传统的胶嘴只能一条条打胶,然后再刮胶,这样操作的效率极低。另外,刮胶手法的不同对铺贴效果影响也很大,很难保证稳定的施工质量。
目前市面上的胶嘴在施工前需根据用胶需求,用小刀削出不同大小的出胶孔,较为繁琐。而且胶嘴多为一次性设计,用完即扔掉,既浪费又污染了环境。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稳定并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的涂胶机胶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涂胶机胶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胶机胶嘴一次打胶能够打出多条均匀的胶条,免除了刮胶的步骤,能够满足平面施工大面积打胶的需求,施工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胶机胶嘴,所述涂胶机胶嘴包括储胶部和铺胶部,所述储胶部和铺胶部相连接,所述储胶部设置有进胶口和储胶槽,所述进胶口和所述储胶槽相连通;所述进胶口的内径大于储胶槽的横截面的宽度;所述铺胶部为楔形的型腔结构,所述铺胶部内设置有平行于进胶口的若干导流柱,导流柱彼此间隔形成用于胶体通过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设置有出胶孔;所述导流柱的高度由铺胶部的中间至两端逐渐降低,沿所述出胶孔一侧呈正态分布。
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整个胶嘴设计为储胶部和铺胶部两部分,并通过将进胶口的内径大小设置、铺胶部内导流柱以及出胶孔的设置,设计得到了一种涂胶机胶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胶机胶嘴一次打胶能够打出多条均匀的胶条,将打胶与刮胶的步骤简化为一步,免除了刮胶的步骤,能够满足平面施工大面积打胶的需求,施工效率高。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本设计只需根据不同的用胶需求,更换不同型号的铺胶部分即可实现胶条的大小以及胶条密度的调整,方便快捷且可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进胶口的内径大于储胶槽的横截面的宽度,即进胶口的内径大于储胶槽上下板之间的距离。这样胶体通过进胶口进入储胶槽后,由于储胶槽上下板的距离突然变短,截面积发生变化胶体被挤压,在储胶槽内进行初步扩散。
本实用新型的铺胶部设置为楔形的型腔结构,这种设计使得进入铺胶部内的胶体在型腔壁的挤压下能够快速扩散。本实用新型铺胶部内设置的导流柱高度由中间至两端逐渐降低,这种设计不仅能够进一步分散胶体还使得各导流通道的出胶速度尽可能的均匀。这是因为导流柱高度的不同直接导致导流通道的长度不同,胶体在不同导流通道内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不同,导流通道的长度越长胶体流出时受到的阻力越大,而胶体受到的阻力会直接影响到其挤出速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高度的导流柱的设置使得各导流通道的出胶速度大致相同,从而实现各导流通道的均匀出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胶机胶嘴在使用时,膏状胶体可通过气动、电动或手动挤胶设备挤出,然后通过管道连接至进胶口实现进胶,或直接通过有内外螺纹的变径接头连接至进胶口实现进胶。
优选地,所述储胶部为等腰三角形型腔结构,所述进胶口设置于所述储胶部的顶端。采用此种设置,使得胶体在进入三角形腔体后能够快速的被储胶槽两壁挤压后向型腔两侧扩散,省时省力。
优选地,所述铺胶部由胶入口至胶出口整体为逐渐收缩设置。采用这种设置,通过空间上的逐渐收缩对胶体进行挤压便于胶体的进一步快速扩散。
优选地,所述储胶部和铺胶部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胶部相对于进胶口的一端设置有嵌入件,所述铺胶部相对于出胶孔的一端设置有嵌入槽,所述嵌入件和嵌入槽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所述储胶部和铺胶部。
为了增加储胶部和铺胶部的连接密度,在所述嵌入件和所述嵌入槽上对应设置有用于螺丝通过的螺孔,通过螺丝连接进一步增强了两部分之间的紧密程度。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开孔方式或连接结构增加储胶部与铺胶部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胶头的材料以及挤胶的压力大小可开设不同数量的螺孔,开孔时应尽量避免将螺孔设置在导流通道的正上方;优选地,所述螺孔设置在导流柱的正上方。
为防止在打胶过程中压力过大胶从螺孔的缝隙中漏出,所述螺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或软垫片来进一步实现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普赛达密封粘胶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普赛达密封粘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83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