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UV光解废气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6896.0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6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郑干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中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1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uv 光解 废气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波UV光解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有机废气,主要包括各种烃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和胺类等。它们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特点是数量较大,有机物含量波动性大、可燃、有一定毒性,有的还有恶臭,而氯氟烃的排放还会引起臭氧层的破坏。国内印染行业热熔胶涂布器、PVC压延机塑胶、整形机整形和开炼机在生产遇热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有机废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对人体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损害,尤其是多环芳烃类有机物能使人体直接致癌。这些有机废气除了造成直接的大气污染外,还会在日照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成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有机废气的处理与净化势在必行。目前,对于上述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手段主要包括:1)直接高温燃烧法;2)催化氧化法;3)臭氧除臭法;4)活性炭吸附法;5)酸碱药液喷淋法;6)生物除臭法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设备投资高、运行成本高、处理气量小、工作不稳定、占用空间大、脱臭净化效率不高、存在安全隐患、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UV光解废气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波UV光解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基座、支撑架、箱体、控制装置、控制面板、光解氧化裂变室、报警装置和风机,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前侧面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内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光解氧化裂变室,所述报警装置设置在控制装置顶部,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箱体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连接管与风机连接,所述风机顶部设置有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光解氧化裂变室包括壳体、第一过滤层、UV光解区、低温等离子区和第二过滤层,所述壳体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UV光解区、低温等离子区和第二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UV光解区内部设置有光等离子灯管组件、光触媒网和隔离层,所述光等离子灯管组件与光触媒网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所述光等离子灯管组件为无极式紫外光源。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前侧面设置有显示装置、控制开关、操作按键和指示灯,所述显示装置一侧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显示装置下方设置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下方设置有操作按键。
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为LED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内部设置有臭氧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具有智能控制化装置,能够有效的对废气进行微波UV光解,且作业效率高,能源消耗小等特点,为了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寿命的延长,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为无极式的紫外灯源,同时为了能够提高其作业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低温等离子技术和UV光解催化技术优势互补,克服单一手段处理存在的劣势,在出气管内部设置臭氧过滤网,是为了分解净化后的气体中无超标的臭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支撑架;3、箱体;4、控制装置;5、控制面板;6、光解氧化裂变室;7、报警装置;8、风机;9、进气口;10、出气口;11连接管;12、出气管;13、壳体;14、第一过滤层;15、UV光解区;16、低温等离子区;17、第二过滤层;18、光等离子灯管组件;19、光触媒网;20、隔离层;21、显示装置;22、控制开关;23、操作按键;24、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中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中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6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