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用胃内壁支撑式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9107.0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6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宁;张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少宁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内壁 支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胃内壁支撑式给药装置,包括滑动塞、扩撑器和针筒,所述针筒前端设有变径头,所述变径头前端连接套管,套管另一端设有扩径管口,扩径管口内滑动设有扩撑器,扩撑器前端连接有导引罩,所述扩撑器后端连接芯杆,芯杆设在套管内且后端连接滑动塞,滑动塞后端连接连接杆,连接杆末端连接拉环,针筒外壁上固定有握环,所述一种消化内科用胃内壁支撑式给药装置,便于套管插入消化道,便于气体排出,减轻胃部压力,药液注入方便快捷,扩撑器折叠进入套管内,便于套管的插入及拔出而不损伤食道,扩撑器从套管内滑出后弹起呈纺锤体形结构,有效支撑起胃部内壁,便于药物的注入及对胃内壁的给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消化内科用胃内壁支撑式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居高不下,对于长期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无法达到有效的治疗,究其原因是由于患者在吞食液体或粘稠状药物时,由于食管及胃部处于人体内部,服用药物无法直接到达胃部病患位置,药物在经过食道时会对食道粘膜造成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需要将药物直接注入胃部,减少对食道的刺激。目前虽然出现了给药器将药液通过给药管直达胃部,但是给药时,由于胃部气体压力大,给药的药液会受胃部压力作用沿食道返流,依然会对食道粘膜造成损伤,需要给药器具有减轻胃部压力的功能,同时,由于胃部内壁褶皱,药液无法充分给药,因此,也需要对胃内壁支撑,提高给药的充分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胃内壁支撑式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内科用胃内壁支撑式给药装置,包括滑动塞、扩撑器和针筒,所述针筒前端设有变径头,所述变径头前端连接套管,套管另一端设有扩径管口,扩径管口内滑动设有扩撑器,扩撑器前端连接有导引罩,所述扩撑器后端连接芯杆,芯杆设在套管内且后端连接滑动塞,滑动塞后端连接连接杆,连接杆末端连接拉环,针筒外壁上固定有握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筒和变径头均由医用级的聚丙烯一体式注塑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扩径管口为喇叭状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引罩外表面设有亲水基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塞前端的针筒上侧连接排气管,排气管内部安装有单向排气阀,排气管上端管口螺纹连接管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塞前端的针筒下侧连接注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塞沿针筒前后滑动设置,滑动塞前侧和后侧的针筒内壁上固定有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扩撑器是由若干根弹性金属丝组成的纺锤体形结构,弹性金属丝前端固定在导引罩内壁上,弹性金属丝后端固定在芯杆前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消化内科用胃内壁支撑式给药装置,导引罩具有很好的润滑效果,便于套管插入消化道,便于气体排出,减轻胃部压力,药液注入方便快捷,扩撑器折叠进入套管内,便于套管的插入及拔出而不损伤食道,扩撑器从套管内滑出后弹起呈纺锤体形结构,有效支撑起胃部内壁,便于药物的注入及对胃内壁的给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扩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扩径管口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少宁,未经刘少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9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胆道刮匙
- 下一篇:一种肝病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