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接入不同电源系统的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6020.8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3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吴之春;王晓功;过跃;王冬旭;周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朗阁德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18 | 分类号: | H01M8/18;H01M8/245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71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入 不同 电源 系统 流电 池储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电站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接入不同电源系统的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属于全钒电池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储能产业的不断发展,近五年,全球储能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3%,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储能市场的容量将达到1000亿美元。锂离子电池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今快速发展的储能需求,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寿命周期长的优势,开始为人们所看好,未来或在储能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
全钒液流电池在调峰电源系统、大规模光伏电源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的储能以及不间断电源或应急电源系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日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取代容量小、寿命短、污染大的铅酸电池。预计至2020年底,全钒液流电池能量成本降至2800-3000元/KWh,到2030年底,全钒液流电池工艺将会达到技术成熟水平。
国家相关意见同时要求推动完善峰谷电价机制,鼓励用户在低谷期使用电力储能蓄热。探索建立电力富余地区电能替代用户与风电等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机制,扩大直接交易规模。支持港口岸电设施建设,研究建立岸电供售电机制。建立充电收益分配机制,增加居民小区供电容量,加快推进居民区充电桩建设。加快公用建筑和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建设。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城际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
本实用新型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装置调峰能力不足、运行效率不高等瓶颈制约的问题,着力优化能源系统,增强系统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能源系统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可接入不同电源系统的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用电低谷时储存多余的电能,在电网用电高峰时释放储存的电能回到电网进行调峰;同时将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或其他余电回收系统不能消纳多余的电能通过该电堆充电存储到全钒液流电池中,从而补充了电网商业储能系统由于系统效率所引起电能损失,提高了储能系统综合收益。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接入不同电源系统的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包括商业电网储能系统、余电回收系统、正极电解液罐和负极电解液罐,其特征是:商业电网储能系统包括多个串联连接在商业电网中的第一全钒液流电池堆,每个第一全钒液流电池堆的负极室出液端通过第一负极出液支管连接第一负极出液总管,第一负极出液总管连接负极电解液罐的第一进液端,每个第一全钒液流电池堆的负极室进液端通过第一负极进液支管连接第一负极进液总管,第一负极进液总管连接负极电解液罐的第一出液端;每个第一全钒液流电池堆的正极室出液端通过第一正极出液支管连接第一正极出液总管,第一正极出液总管连接正极电解液罐的第一进液端,每个第一全钒液流电池堆的正极室进液端通过第二正极进液支管连接第一正极进液总管,第一正极进液总管连接正极电解液罐的第一出液端;
余电回收系统包括多个串联连接在余电回收系统中的第二全钒液流电池堆,每个第二全钒液流电池堆的负极室出液端通过第二负极出液支管连接第二负极出液总管,第二负极出液总管连接负极电解液罐的第二进液端,每个第二全钒液流电池堆的负极室进液端通过第二负极进液支管连接第二负极进液总管,第二负极进液总管连接负极电解液罐的第二出液端;每个第二全钒液流电池堆的正极室出液端通过第二正极出液支管连接第二正极出液总管,第二正极出液总管连接正极电解液罐的第二进液端,每个第二全钒液流电池堆的正极室进液端通过第二正极进液支管,第二正极进液支管连接第二正极进液总管,第二正极进液总管连接正极电解液罐的第二出液端。
进一步的,第一负极进液总管上设有第一负极循环泵。
进一步的,第一正极进液总管上设有第一正极循环泵。
进一步的,第二负极进液总管上设有第二负极循环泵。
进一步的,第二正极进液总管上设有第二正极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在电网用电低谷时储存多余的电能,在电网用电高峰时释放储存的电能回到电网进行调峰;同时将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或其他余电回收系统不能消纳多余的电能通过该电堆充电存储到全钒液流电池中,从而补充了电网商业储能系统由于系统效率所引起电能损失,提高了储能系统综合收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朗阁德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朗阁德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6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