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能燃气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4510.4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8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彪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F23M11/04;F24H1/22;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节能 燃气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节能燃气锅炉。
背景技术
所谓节能燃气锅炉,用于节能燃气的主要设备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节能能源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常规节能器不能有效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中水蒸气凝结所释放的汽化潜热、系统阻力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介绍了一种新型低阻燃气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节能器的结构和实际应用研究情况,分析了影响节能器换热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了液气比与锅炉排烟温度的关系、锅炉热效率与排烟温度的关系和节能器系统阻力与烟气流速的关系,由此提升了新型节能燃气锅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现有的新型节能燃气锅炉,由于燃气锅炉排放的余热较多,传统余热回收装置体积大,空间布置困难,且成本高,经济性差,并且余热回收量较少,造成燃气资源的损失,排放气体中的空气污染物较多,不利于环保,而且出烟口容易堵塞,可能会造成事故,没有设有冷却仪的进行,不利于锅炉冷却工作,可维修性低。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新型节能燃气锅炉,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燃气锅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节能燃气锅炉,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侧面安装有节能燃烧室,且所述节能燃烧室与所述锅炉本体焊接,所述节能燃烧室的顶端设有换热盘管,且所述换热盘管与所述节能燃烧室通过锅炉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盘管的侧面设有防爆管,所述防爆管的底部安装有锅炉内腔和输水管,且所述锅炉内腔和输水管均与所述防爆管通过锅炉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锅炉内腔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安装有高压水泵,另一端设有隔温度箱,且所述高压水泵与所述支撑架通过输水管活动连接,所述隔温度箱的内部设有内置烟箱,所述内置烟箱的顶部安装有加热管,且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内置烟箱通过隔温度箱固定连接,所述隔温度箱的侧面安装有连接杆和锅炉门,所述锅炉门的侧面设有观察窗口,且所述观察窗口与所述锅炉门通过强力胶粘合,所述观察窗口的底部安装有门垫板,所述锅炉门的一侧安装有余热回收节能器,且所述余热回收节能器嵌入设置在所述锅炉门中,所述余热回收节能器的侧面设有转动轴,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安装有监测仪,且所述监测仪与所述锅炉本体通过强力胶粘合,所述监测仪的顶部设有连接器。
进一步的,所述节能燃烧室的顶部设有出烟口,且所述出烟口与所述节能燃烧室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锅炉内腔的顶端安装有液压器,且所述液压器与所述锅炉内腔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回收节能器的侧面设有传感器,且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余热回收节能器通过强力胶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仪的一侧安装有温感开关,且所述温感开关与所述监测仪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温度箱的侧面安装有冷却仪,且所述冷却仪与所述隔温度箱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节能燃气锅炉,通过锅炉本体的改进,能够将烟气中的可燃成分燃烧,可减少排放气体中的空气污染物,使之热量利用率大大提高,通过采用多个出烟口,这样利于烟气的排出,提高了锅炉使用的安全性,通过设有体积较小的余热回收节能器,便于空间布置,且成本低,经济性好,通过安装有节能燃烧室,有效的利用烟管的热量进行预热,节能燃烧室的内水管增大了加热面积,实现热量多次利用,减少加热时间,节能环保,通过结合冷却仪和隔温度箱,有利于锅炉冷却工作的进行,通过设有温感开关,当锅炉内温度过高时,温感开关会自动断开,进一步的提高了锅炉的安全性,通过采用锅炉内腔,可燃物再二次充分燃烧,热效率高,烟尘排放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既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排污,保护了环保境,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余热回收节能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监测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彪,未经王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4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