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循环式初熔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4048.8 | 申请日: | 201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1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00 | 分类号: | F27B14/00;F27B14/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循环 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循环式初熔炉。
背景技术
在钢铁冶炼领域内,为了实现对原料的初熔,常用的做法是将原料倒在钢包内,而后通过钢包下方的燃烧炉对钢包内的原料进行初熔处理,此技术为一常用且非常成熟的技术,但此技术在应用中由于原料在钢包内堆积,对其初熔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具有效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效率高的新型循环式初熔炉。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新型循环式初熔炉,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的底部设有一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设有一燃烧炉,所述燃烧炉上方设有一钢包,所述钢包的上方塔体内设有一纵向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的下端开口并位于所述钢包的正上方,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塔体外部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火焰出口贯穿塔体侧壁设置于所述燃烧腔的内壁上并朝向所述燃烧腔内部;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设有排烟通道,该排烟通道的出口端设置于燃烧腔的底部并与所述燃烧腔内部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燃烧腔的上端开口上设有一倒扣设置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壁上设有一进料口,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烟尘排出口,所述烟尘排出口与烟筒对应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燃烧腔的下端开口处还设有呈锥形结构的引料斗,所述引料斗的下端出口位于所述钢包的上端开口内。
优选的,在所述钢包中部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轴,两个支撑轴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一轴承,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塔体的侧壁上,且所述钢包通过两个支撑轴悬空设置,其中一个支撑轴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外部,并在所述塔体的外部侧壁上固定有一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支撑轴的端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燃烧器为至少两个,且由上至下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实施中通过上方的多个燃烧器可以实现对原料的预热处理,且此过程是在原料下料的过程中实现的,此设计对原料加热均匀,对于落在钢包内的原料可降低加热时间,提高了初熔效率,且在本设计的初熔炉实施中,通过本设计的排烟通道、箱体及箱体顶部的烟尘排烟口可将本初熔炉内所产生的的烟气及燃烧腔中因燃烧器对位于燃烧腔中的物料加热时产生的烟气进行排出,且通过本设计的箱体结构,在进料口倒料时,对于原料中的粉尘亦可通过上方的烟尘排出口抽出,避免了烟气及粉尘进入工作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状态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2.燃烧腔;3、4.燃烧器;5.火焰出口;6.引料斗;7.钢包;8.轴承;9、10.支撑轴;11.翻转电机;12.燃烧炉;13、14.排烟通道;15.箱体;16.进料口;17.烟尘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新型循环式初熔炉,参见图1,它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内的底部设有一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设有一燃烧炉12,所述燃烧炉12上方设有一钢包7,本设计中,所述的钢包7的上方塔体1内设有一纵向设置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燃烧腔2,在所述燃烧腔2的下端开口处还设有呈锥形结构的引料斗6,所述引料斗6的下端出口位于所述钢包7的上端开口内。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塔体1外部的燃烧器3、4,所述燃烧器3、4的火焰出口5贯穿塔体侧壁设置于所述燃烧腔2的内壁上并朝向所述燃烧腔内部,所述的燃烧器为多个,且由上至下间隔设置,还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设有排烟通道13、14,该排烟通道13、14的出口端设置于燃烧腔2的底部并与所述燃烧腔内部连通;还在所述燃烧腔2的上端开口上设有一倒扣设置的箱体15,所述箱体15的一侧壁上设有一进料口16,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烟尘排出口17,所述烟尘排出口与外部的烟筒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钢包中部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轴9、10,两个支撑轴9、10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一轴承8,所述轴承8固定于所述塔体的侧壁上,所述的钢包7通过两个支撑轴9、10悬空设置,其中一个支撑轴10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塔体1的外部,在所述塔体1的外部侧壁上固定有一翻转电机11,所述翻转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与支撑轴10的端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4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燃气蓄热式金属熔炼炉
- 下一篇:钢铁冶炼领域的初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