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9747.3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3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夏永芳;李定坤;周安润;杨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时光印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15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生红球藻固液 分离 提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一种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雨生红球藻又被叫做湖生红球藻或湖生血球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绿藻,属于团藻目,红球藻科。雨生红球藻由于其自身的抗氧化特性,广泛应用在化妆品、保健品产业中。
在实际产业生产中,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的雨生红球藻高度混杂和分散,并没有大量单一种类的雨生红球藻可以直接收集,因此,开发雨生红球藻的微藻资源需要通过光生物反应器规模化来养殖。
现有技术中用于养殖雨生红球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多为管道反应器,管道反应器因管径较小,光合效率高,整个反应器的体积可以达到几吨、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优势,培养控制的温度、pH、溶氧、营养、压力、剪切力、雷诺系数、运行以及停止等各种参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和配套的控制装置来实现,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投入成本,生产培养出的微藻产量稳定、品质高。
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在进行提取之前,需要将管道反应器中的雨生红球藻进行固液分离,并且将水分含量少的雨生红球藻提取,从而得到制备虾青素的原材料,现有技术中的固液分离设备结构复杂,固液分离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结构简单的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能够确保固液分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包括卧式布置在机架上的离心筒,驱动机构驱动离心筒转动,所述离心筒整体呈圆锥管状结构,离心筒的小尺寸端为进料端且与供料单元的出料口衔接,所述离心筒的外壁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离心筒外还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离心筒的大尺寸端设置成出料口,位于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出料口随离心筒转动且凸伸至开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技术效果为:待分离的雨生红球藻由供料单元导入离心筒,在驱动机构驱动离心筒高速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将水分从通孔分离出气,并且水分分离下来的雨生红球藻从离心筒的筒口导出,进而从出料口导出至开口,实现对雨生红球藻的提取,该固液分离提取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雨生红球藻确保固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的外观视图;
图2是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3是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中的离心筒剖面视图;
图4是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中的套筒剖面视图;
图5是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中的过滤网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雨生红球藻固液分离提取装置,包括卧式布置在机架30上的离心筒20,驱动机构驱动离心筒20转动,所述离心筒20整体呈圆锥管状结构,离心筒20的小尺寸端为进料端且与供料单元10的出料口衔接,所述离心筒20的外壁设置有多个通孔21,所述离心筒20外还设置有套筒40,所述套筒40设置在机架30上,所述离心筒20的大尺寸端设置成出料口22,位于套筒40的一端设置有开口41,所述出料口22随离心筒20转动且凸伸至开口41内;
结合图2所示,待分离的雨生红球藻由供料单元10导入离心筒20,在驱动机构驱动离心筒20高速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将水分从通孔21分离出气,并且水分分离下来的雨生红球藻从离心筒20的筒口导出,进而从出料口导出至开口,实现对雨生红球藻的提取,该固液分离提取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雨生红球藻确保固液分离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结合图3所示,所述离心筒20内壁设置有第一螺旋片23,所述第一螺旋片23沿着离心筒20的轴向方向螺旋延伸布置,所述通孔21位于相邻第一螺旋片23之间的离心筒20内壁设置;
上述的待分离雨生红球藻导入离心筒20内,高速旋转的离心筒20 使得待分离雨生红球藻沿着第一螺旋片23形成的沟槽内流动,并且从通孔21,将雨生红球藻中残存的水分沥出。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所述套筒40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螺旋片 44,所述第二螺旋片44沿着套筒40的轴向方向螺旋延伸布置,所述套筒40上设置有排水管42;
上述的离心筒20分离出的水在电机50的高速旋转的状态下,摔至套筒40上,水分沿着第二螺旋片23构成的沟槽导送至排水管42内,从而将套筒40的水分排出。
所述套筒40内壁设置有挡板43,所述挡板43邻近套筒40的一端且设置有供离心筒20穿过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时光印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时光印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9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