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风扇的静压提升型叶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6315.7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3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昉;李泳毅;谢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动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32 | 分类号: | F04D29/32;F04D29/3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风扇 静压 提升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风扇的叶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风扇的静压提升型叶轮。
背景技术
关于风扇,主要藉由旋转叶轮来引动空气,进而产生气流。其中,叶轮包括一轮毂以及连接于轮毂周围的若干扇叶。
现有叶轮为了提高静压(指:流体因受到风扇的推动,因而施加于物体表面且与物体表面垂直的力),只能提升转速,但转速的提升,必须相对增加所供应的电能,导致较为耗电且较易于故障,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风扇的静压提升型叶轮,藉由在扇叶上浮突有至少二扰流凸肋,以能增加扰流效果,进而提升静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风扇的静压提升型叶轮,包括:
一轮毂;以及
若干扇叶,环设于该轮毂的周围且各具有一叶面,每一该扇叶的叶面浮突有至少二扰流凸肋。
进一步地,每一该扇叶具有二长边,至少二该扰流凸肋顺应于任一该长边。
进一步地,至少二该扰流凸肋的断面呈三角形。
进一步地,至少二该扰流凸肋的断面呈圆弧形。
进一步地,该扰流凸肋设置为三个,各该扰流凸肋系彼此间隔。
进一步地,该些扰流凸肋包含一第一扰流凸肋、一第二扰流凸肋和一第三扰流凸肋,该第一扰流凸肋和该第二扰流凸肋分别相邻于各该长边,该第三扰流凸肋则位于该第一扰流凸肋与该第二扰流凸肋之间。
进一步地,每一该扇叶的一端倾斜连接于该轮毂的该周围,且各该扰流凸肋具有彼此相异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藉由在扇叶上浮突有至少二扰流凸肋,以能强化扰流,因此具有能提升静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叶轮连同基座于一视角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中之扇叶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叶轮连同基座于另一视角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叶轮连同基座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0、叶轮; 1、轮毂,11、周围;
2、扇叶, 21、第一叶面, 22、第二叶面, 23、第一长边,
24、第二长边, 26、第一扰流凸肋, 27、第二扰流凸肋,
28、第三扰流凸肋; 50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风扇的静压提升型叶轮,如图1-图4所示。即揭示本实用新型叶轮100连同基座500的立体图、局部放大图和侧视图,且叶轮100系可旋转地设置于基座500。其中,叶轮100包括一轮毂1以及若干扇叶2。
轮毂1具有一周围11以及图中未示的心轴,轮毂1则以其心轴可旋转地连接于基座500(图中未示)。各扇叶2系放射状环绕连接于轮毂1的周围11,且各扇叶2系以其一端(下称:连接端,未标示组件符号)倾斜连接于周围11。每一扇叶2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叶面21(见图1)和一第二叶面22(见图3)以及彼此间隔的一第一长边23和一第二长边24。
每一扇叶2的该第一叶面21上浮突有至少二扰流凸肋,换言之,扰流凸肋的数量可为两个、亦可为三个或以上,当扰流凸肋的数量为两个时,这两个扰流凸肋系彼此间隔且包含分别相邻或邻接于第一长边23和第二长边24的一第一扰流凸肋26和一第二扰流凸肋27,于本实施例中则以三个扰流凸肋为例进行说明,因此,在第一叶面21上还浮突有一第三扰流凸肋28,且第三扰流凸肋28系位于第一扰流凸肋26与第二扰流凸肋27之间且彼此间隔。
第一、二、三扰流凸肋26、27、28系顺应于第一长边23或第二长边24,亦即:任一扰流凸肋(26、27、28)系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第一长边23或第二长边24,使第一、二、三扰流凸肋26、27、28与叶轮100的旋转方向交叉(图中未示),以利于在旋转过程中提升对空气的扰动效果,亦即强化扰流,进而产生更大、更强的气流。
第一、二、三扰流凸肋26、27、28可为如图所示的连续长条状,在图式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二、三扰流凸肋26、27、28亦可为间断长条状,当然亦可混合连续长条状和间断长条状的扰流凸肋,本实用新型对此并未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动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动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63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市政用环保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