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门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5062.1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1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隆冀达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6 | 代理人: | 戴翔 |
地址: | 065799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门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汽车的美观也与车门的造型有关。车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车门的防撞性能,车门的密封性能,车门的开合便利性,当然还有其它使用功能的指标等。防撞性能尤为重要,因为车辆发生侧碰时,缓冲距离很短,很容易就伤到车内人员。
现有的车门都只是简单的防护用具,在发生撞击时,不能对汽车内部的人员进行保护,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增加车门内部的安全效果,导致在发生撞击时,车门十分容易变形,从而导致内部人员受伤,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现有的车门进行了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前门防撞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前门防撞装置,包括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的内腔两端均设有固定板,且车门的内腔设有用于放置的调理腔,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通过卡扣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内腔设有减震弹簧,所述调理腔的内壁安装有用于放置电路的折叠电子板,所述折叠电子板的一端设有用于电路连接的连接柱,所述折叠电子板的中部设有折叠卡扣,所述折叠卡扣的内腔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的卡块,所述折叠电子板的一端设有电路放置槽,所述折叠电子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感应撞击的力度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车门的内腔设有用于驱动的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传动杆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门的一端设有连接销轴,且连接销轴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孔洞。
优选的,所述车门的内壁设有用于稳固的稳固杆,且稳固杆的一端设有连接螺纹。
优选的,所述车门的外端设有保护外壳,且保护外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车门通过内部安装防撞装置,可以增加车门的牢固性,在发生撞击时,能够更好的对车门进行保护,避免车门大幅度变形,同时该车门能够对冲击力进行化解,给驾驶员和乘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驾驶环境,同时该车门内部的电子元件集中安装在折叠板上,在发生撞击时,能够对内部电子元件折叠保护,保证了车门在发生撞击后,依然能够开启,便于驾驶员和乘员进行逃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前门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前门防撞装置的折叠电子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汽车前门防撞装置,包括车门2,车门2的内腔两端均设有固定板3,且车门2的内腔设有用于放置的调理腔1,固定板3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的安装板6,安装板6的一端通过卡扣5安装有减震装置4,减震装置4的内腔设有减震弹簧10,调理腔1的内壁安装有用于放置电路的折叠电子板8,折叠电子板8的一端设有用于电路连接的连接柱9,折叠电子板8的中部设有折叠卡扣7,折叠卡扣7的内腔设有传动杆14,传动杆14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的卡块12,折叠电子板8的一端设有电路放置槽13,折叠电子板8的一端设有用于感应撞击的力度感应器11,车门2的内腔设有用于驱动的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传动杆14传动连接,车门2的一端设有连接销轴,且连接销轴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孔洞,车门2的内壁设有用于稳固的稳固杆,且稳固杆的一端设有连接螺纹,车门2的外端设有保护外壳,且保护外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的螺纹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隆冀达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廊坊隆冀达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5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