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限定量的脑积液外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9175.0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7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胡世颉;董必锋;李兵;付洛安;费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李婷,张明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限定 积液 外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脑引流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可限定量的脑积液外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颅脑受到外部伤害或内部病变时,颅内组织渗液或渗血容易形成脑积液,致使颅内压升高,危及生命。对于脑积液的处理,当前临床上采用引流工具将积液排除,以降低颅内压。现在使用的颅脑引流工具,大多采用注射器和引流管构成,原因是这样的引流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取材也较为简单。通常是将注射器的活塞杆后拉然后固定,通过注射器内建立的负压环境来引流脑积液。
通过引流降低颅内压,需要定期护理观察,如积液量没有明显减少,还需要继续引流。另外,颅脑引流时,对引流的液体量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当前的引流工具虽然使用简单,效果明显,但其也有着一些缺点:首先,利用注射器建立负压环境,将活塞杆固定在某个位置后,没有较为专用的固定工具,使得活塞杆的位置容易变动,影响负压环境;其次,对活塞杆固定后,由于注射器的质量参差不齐,活塞与针筒内壁之间可能会漏气,这样引流量就不准确;第三,多次引流时,需要反复更换注射器,十分不便,且多次引流量没有办法能很好地统一计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限定量的脑积液外引流装置,利用注射器建立负压环境,必并且可以维持负压环境,使引流计量更加准确,引流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限定量的脑积液外引流装置,包括透明的外壳筒,外壳筒的顶部可拆卸地装配有顶盖,外壳筒中设置有透明且带有刻度的集液筒,集液筒的顶部贯连有第一腔壳;所述的顶盖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管,顶盖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的连接管连通的导流锥管,导流锥管的下端部连接有第二腔壳,第一腔壳、第二腔壳均为空心的半球面形结构,且第一腔壳、第二腔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的第二腔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的外壳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负压插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负压插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盖与外壳筒之间、第一腔壳和第二腔壳之间均为螺纹配合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锥管的下端部伸入到所述的第二腔壳内部,所述的通孔与外壳筒底面间的距离大于导流锥管的下端与外壳筒底面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侧板,侧板上分布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两对间隔设置的卡台,其中,每一对卡台均平行设置;在所述的卡台的侧面上设置有支杆。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筒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的外壳筒通过支架固定在底板上,在底板上开设有底槽;所述的外壳筒的底部设置有与集液筒连接的排液管,排液管上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液筒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外壳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集成有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屏、报警器以及键盘;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注射器,或者在负压环境不理想时再补充注射器,以维持引流要求的负压环境,从而使引流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精确的定量引流,引流的量不再受到单个注射器的影响;
3.本实用新型能对注射器进行良好的活塞杆固定,保证注射器能发挥较好的引流功效,且采用可拆装的方式,使用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外壳筒,2—顶盖,3—边沿,4—导流锥管,5—第二腔壳,6—通孔,7—集液筒,8—刻度,9—第一腔壳,10—顶台,11—连接管,12—侧板,13—卡台,14—支杆,15—液位传感器,16—控制面板,17—负压插管,18—支架,19—底槽,20—排液管,21—底板,2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限定量的脑积液外引流装置,包括透明的外壳筒1,外壳筒1的顶部可拆卸地装配有顶盖2,外壳筒1中设置有透明且带有刻度8的集液筒7,集液筒7的顶部贯连有第一腔壳9;所述的顶盖2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管11,顶盖2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的连接管11连通的导流锥管4,导流锥管4的下端部连接有第二腔壳5,第一腔壳9、第二腔壳5均为空心的半球面形结构,且第一腔壳9、第二腔壳5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的第二腔壳5上开设有通孔6,所述的外壳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负压插管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9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引流袋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引流袋便携式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