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接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1496.6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7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萌;郑攀;周成;唐国芳;潘忠;周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在对一些零件,如薄壁焊接机匣类零件进行环焊缝加工时,由于该类零件进行环焊缝加工时单件组合的配合间隙要求高,尺寸及位置精度要求严,导致目前的焊接夹具难以适用,配焊过程中零件易变形、错位,环形件的同轴度等要求难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周期不稳定。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焊接夹具,以保证环形件的同轴度,避免零件变形、错位等现象的发生,提高零件加工质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接夹具,以达到以保证环形件的同轴度,避免零件变形、错位等现象的发生,提高零件加工质量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焊接夹具,包括:
底座;
芯轴,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垂直;
设置于所述芯轴第二端的第一压紧件,所述第一压紧件能够与所述底座配合使两个待焊接件的焊接部相互接触;
设置于所述芯轴上的第一胀紧装置,所述第一胀紧装置包括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第一支撑端,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端能够沿所述芯轴的径向放射状同步伸展以胀紧两个所述待焊接件的焊接部。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将两个所述待焊接件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压紧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紧件包括若干个绕所述芯轴周向均布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通过下压机构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双头螺杆以及螺母,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压紧板与所述螺母配合。
优选地,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紧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第一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压紧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双头螺杆穿过的条形调节槽,所述压紧板通过所述条形调节槽与所述双头螺杆配合使所述压紧板的压紧端靠近或远离所述芯轴。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紧件还包括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压机构远离所述压紧板的压紧端的一侧,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承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压紧板下表面上的条形限位槽,所述条形限位槽长度方向与所述条形调节槽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条形限位槽的宽度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胀紧装置包括第一顶推件以及若干个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顶推件呈圆台状,所述第一顶推件与所述芯轴同轴且可沿所述芯轴轴向移动,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推件的侧面抵接,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支撑端,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芯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件。
优选地,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二端设置有气槽,所述气槽的第一端开口作为气体输入端,第二端开口作为气体输出端且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臂与待焊接件接触的表面上。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上的第二胀紧装置,所述第二胀紧装置包括若干个绕所述芯轴周向均布的第二支撑端,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端能够沿所述芯轴的径向放射状同步伸展以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待焊接件与所述芯轴同轴。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接夹具,包括底座、芯轴、第一压紧件以及第一胀紧装置;其中,底座用于承载待焊接件;芯轴的第一端设置于底座上且与底座垂直;第一压紧件设置于芯轴的第二端,第一压紧件能够与底座配合使两个待焊接件的焊接部相互接触;第一胀紧装置设置于芯轴上,第一胀紧装置包括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第一支撑端,若干个第一支撑端能够沿芯轴的径向放射状伸展以胀紧两个待焊接件的焊接部;
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待焊接件套在芯轴外并置于底座上,然后利用第一胀紧装置对其进行预定位,使其与芯轴保持同轴,然后将第二待焊接件比照第一胀紧装置以及第一待焊接件的位置放置到第一待焊接件上,并通过第一压紧件将第一待焊接件与第二待焊接件压紧,然后使第一胀紧装置胀紧,对第一待焊接件与第二待焊接件的焊接处进行支撑;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利用第一压紧件与第一胀紧装置的配合,可以将两个待焊接件的焊接面压紧,并对两个待焊接件的焊接部位进行支撑,从而保证两个待焊接件的同轴度,避免零件的错位、变形等影响焊接质量的问题出现,从而实现提高加工质量,缩短加工周期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1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铁铸造铝合金枕梁焊接平台
- 下一篇: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框装夹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