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预警汽车尾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9414.0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6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邢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晟源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33/00;F21V19/00;F21V5/00;F21V7/00;F21V29/70;F21V29/74;F21V29/71;F21W101/1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预警 汽车 尾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预警汽车尾灯。
背景技术
尾灯在夜间行车时提示后车前面有车存在,并显示出两车间的位置关系,所以装在车后的两侧,日本的安全法规与欧洲标准ECE7相同,中心附近的发光强度为4~12 cd,灯光色为红色。LED尾灯是一种采用长时间LED光源的创新刹车灯与尾灯,它们可以在汽车刹车、调头或转向时向其他车辆和行人发出信号,LED尾灯拥有出色的光源强度,即使在雾天也能保持极高的可见度,在对汽车尾灯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尾灯应该具有足够的发光强度,使得汽车尾灯即使在明亮的日光下也可以为其他车辆的驾驶员或行人清楚辨别该信号,以及在夜间行驶时,尾灯发出的光不会对其他车辆的驾驶员或行人产生眩光和不舒适的感觉。
目前的汽车尾灯基本上采用的是LED灯作为发光源,LED灯虽然拥有出色的光源强度,但是容易产生热量,长时间的热量堆积会影响尾灯内部零件,减少其实用寿命,同时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预警汽车尾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的汽车尾灯基本上采用的是LED灯作为发光源,LED灯虽然拥有出色的光源强度,但是容易产生热量,长时间的热量堆积会影响尾灯内部零件,减少其实用寿命,同时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预警汽车尾灯,包括灯体、第二示宽灯、灯罩和散热层,所述灯体的外表面外边缘安装有灯框,所述灯框上安装有红外线测距仪和警报器,所述灯体的内部设置有远光灯,所述远光灯的右端安装有近光灯,所述近光灯的右端安装有近雾灯,且其上端安装有第一示宽灯,所述第二示宽灯内安装有转向灯,所述灯罩的后端设置有散光板,所述散光板的外表面后端连接有插柱,且其后端安置有反光镜,所述反光镜的后端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安装有LED灯珠,且其外表面后端连接有柱脚,所述散热层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且其后端连接有灯座,所述灯座的上端设置有容置槽。
优选的,所述红外测距仪和警报器之间为电性连接,且警报器安装在灯框的外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示宽灯设置有7个LED灯珠,第二示宽灯设置有22个LED灯珠。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共设置有两组,且其对应安装在散热层的内部,所述散热片与基板接触面涂有导热硅胶。
优选的,所述反光镜共设置有两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动预警汽车尾灯在传统的尾灯上增加了红外线测距仪和警报器,利用红外线测距仪可探测到后面车辆与本车之间的距离,当超过安全距离时,触动警报器,警报器发出警报进行提醒,增加其功能性和新颖性,同时将警报器安装在灯框外端,方便更换和维修;设置有散热层,在散热层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片,散热片与基板接触面涂有导热硅胶,使基板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片上,再经散热片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体,2、灯框,3、红外线测距仪,4、警报器,5、远光灯,6、近光灯,7、后雾灯,8、第一示宽灯,9、第二示宽灯,10、转向灯,11、灯罩,12、散光板,13、插柱,14、反光镜,15、基板,16、柱脚,17、LED灯珠,18、散热层,19、散热片,20、容置槽,21、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晟源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晟源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9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