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跑步机式独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3107.1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9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郑旻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旻昱 |
主分类号: | B62M1/34 | 分类号: | B62M1/34;B62M1/12;B62K1/00;A63B22/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0 | 代理人: | 贾巍超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跑步 独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跑步机式独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独轮车一般都是电驱动,人站在独轮车上,从而通过脚控制,实现驱动行走,人力独轮结构,应用很少,一般都是在杂技表演中使用,需要相当高的表演技艺,实用性差,无法在普通人群中进行普及,更不能实现健身与人力代步相结合的功能,而独轮车因为其独特结构,占地面积小,时尚性高,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跑步机式独轮车,既可以当行走人力车使用,也可以当健身器材使用;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跑步机式独轮车,包括独轮车圈以及设置在独轮车圈的车内圈上的行走驱动装置;
独轮车圈包括结构相同的左车圈与右车圈;在左车圈与右车圈的外圈面上分别设置有外镶嵌槽轨,在外镶嵌槽轨内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外车带;外车带露出于外镶嵌槽轨;在左车圈与右车圈上分别设置有横架穿孔,在横架穿孔内插装有用于连接左车圈与右车圈的横架梁,横架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挂孔,外挂孔分别位于独轮车圈的外侧;
行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车内圈内的健身架、设置在健身架上的带涨紧辊与带支撑辊、套装在带涨紧辊与带支撑辊上且用于人行走的传动带、设置在健身架上且位于传动带下方的带驱动辊以及设置在带驱动辊两端的爬行轮;带驱动辊与爬行轮同轴传动设置;
带驱动辊与传动带下表面滚动摩擦接触,爬行轮分别骑在相应的左车圈的内环面上与右车圈的内环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还包括设置在独轮车圈的车内圈上的悬挂连接装置;悬挂连接装置包括位于车内圈内的U型保险杠扶手、分别设置在U型保险杠扶手两端头的转动轴端、套装在相应转动轴端上的外锥套、套装在外锥套的外侧壁上的转动轴承、套装在转动轴承上的悬挂轴承盒、安装在悬挂轴承盒外端面上且用于对转动轴承轴向限位的外挡板、一端挂在相应外挂孔上且另一端挂在相应悬挂轴承盒上的外挂绳、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外锥套连接的U型连接架以及设置在U型连接架中部横杆上的外方形座。
在U型连接架上还连接有靠背装置;靠背装置包括横架端与U型连接架中部横杆连接的L型靠背架、设置在L型靠背架的竖架上的长槽孔、一端在长槽孔内滑动设置的导向架以及铰接在导向架上的座位板;
在外方形座与L型靠背架的竖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座位板的卡槽。
在左车圈与右车圈的内环面上分别安装有内橡胶圈, 爬行轮与内橡胶圈滚动摩擦接触。
爬行轮为橡胶轮。
左车圈与右车圈均为环形板结构。
健身架一端铰接有从动架,在从动架上设置有在内橡胶圈滚动转动的从动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采用脚驱动的时候,人在传动带上表面上向前跑步或行走,通过摩擦力从而带动传动带反向转动,带动传动带通过摩擦力带动带驱动辊转动,从而爬行轮在内橡胶圈上公转,从而实现独轮车圈的前行运动;U型保险杠扶手起到手扶作用;在传动带设置有涨紧轮是公知常识,可以通过设置导向轮下压传动带,从而提高其与带驱动辊的摩擦力。
当人坐在座位板上时候,通过手动将导向架在长槽孔内向上与移动,水平转动座位板将其放到外方形座上即可,人背靠L型靠背架的竖架,将传动带翻转到从动架上,使得仅仅从动轮与内橡胶圈接触,作为公知常识,从动轮可以是光滑的轮且通过轴承在从动架上转动。
通过手拉动外挂绳,从而实现人体重心与行走驱动装置前移,从而实现驱动行走。本实用新型实现手脚分别驱动,设计巧妙,趣味性强,可以锻炼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爬行轮为橡胶轮。从而提高摩擦。横架梁结实耐用,外锥套定位准确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佳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站立时候脚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坐时候手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独轮车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独轮车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悬挂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靠背装置平放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旻昱,未经郑旻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31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档自锁电动车刹车把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兼具跑步健身功能的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