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8231.0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5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溪英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2 | 分类号: | B01J4/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211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高位 物料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分子树脂合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分子树脂合成中,高位槽物料滴加过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环节。随着物料逐步滴加到反应釜中,有机物单体小分子在引发剂作用下相互反应逐步合成增长为长链高分子产物。目前,在高分子树脂合成生产中,高位槽物料滴加经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流量后由进料管流入进料口后洒落到反应釜中,物料在洒落时大部分会直接进入到反应釜既有物料中,但有一小部分会直接洒落到反应釜内壁上,因反应釜内壁温度较高,对有自聚反应性能的单体来说易发生自聚,如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等;还有一部分洒落到转动的搅拌桨叶上,为充分搅拌均匀,反应釜搅拌桨的设置为多档设置,如分为上中下三档,在高分子树脂生产初期上档和中间档搅拌桨叶因反应釜内物料较少不能浸没在物料中,这样高位槽滴加物料洒落到上中档搅拌桨叶上时部分物料会被打散到反应釜壁,造成与前面所述一样的自聚反应,而且少量粘附在搅拌桨叶上的物料也会因较长时间停留在桨叶上发生自聚反应。滴加单体自聚反应的发生因偏离了有机合成设计路径,易形成安全生产隐患,另外,滴加单体自聚后会形成小粒状物质(杂质),严重影响生产产品的质量。同时因较多杂质的产生,会影响到下次生产产品的质量,造成反应釜清洗次数的增加,影响了生产效率,清洗产物的增加也会对环境保护造成影响。
因此设计一种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在高分子树脂合成过程中随着反应釜内物料液面的不断升高,既能保证高位槽滴加物料无损耗,又能使高位槽滴加物料在无外力作用下自然顺畅进入反应釜既有物料中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的技术方案,其既能保证高位槽滴加物料无损耗、无自聚发生,又能使高位槽滴加物料在无外力作用下自然顺畅进入反应釜既有物料中参与反应,使生产得以安全有序进行。
所述的一种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包括高位槽、反应釜,高位槽的出料管和反应釜的进料管连通,出料管上设置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釜上部设置与进料管连通的延伸管,延伸管与水平方向呈30-60º角,延伸管出料端连接半管式引流管,半管式引流管垂直设置在反应釜腔体内,半管式引流管敞开一侧朝向反应釜中心。
所述的一种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半管式引流管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反应釜内壁。
所述的一种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半管式引流管底端离反应釜底部0.5-2米。
所述的一种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延伸管长度为0.3-1.0米。
上述一种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既能保证高位槽滴加物料无损耗、无自聚发生,又能使高位槽滴加物料在无外力作用下自然顺畅进入反应釜既有物料中参与反应,使生产得以安全有序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位槽、2-出料管、3-流量调节装置、4-进料管、5-延伸管、6-半管式引流管、7-固定架、8-反应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反应釜高位槽物料滴加引流装置,包括高位槽1、反应釜8,高位槽1的出料管2和反应釜8的进料管4连通,出料管2上设置流量调节装置3,反应釜8上部设置与进料管4连通的延伸管5,延伸管5与水平方向呈30-60º角,延伸管5出料端连接半管式引流管6,半管式引流管6垂直设置在反应釜8腔体内,半管式引流管6敞开一侧朝向反应釜8中心。半管式引流管6通过固定架7固定在反应釜8内壁。半管式引流管6底端离反应釜8底部0.5-2米。延伸管5长度为0.3-1.0米,保证物料不落在反应釜8内壁附近即可。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3可以是流量计和一组流量调节阀。所述的出料管2、进料管4、延伸管5、半管式引流管6、固定架7采用316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每次长时间滴加反应进行后,无因单体自聚反应发生而产生大量小粒状杂质进而造成反应釜8清洗次数大大增加的情况,有利于环境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溪英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兰溪英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8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树脂生产原材料智能投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声场喷动流化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