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电极箔的全自动放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1308.1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9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坤松;张生;相志明;朱德秋;蔡来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569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电极 全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电极箔的全自动放箔装置。
背景技术
电极箔是电子铝箔经过腐蚀和化成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加工而成。腐蚀工序是将高纯铝箔在特定的溶液中经过一系列电化学处理,使得铝箔表面形成大量微细孔洞和沟道的微观粗糙结构,从而使铝箔比表面积获得极大提高;化成工序是在经腐蚀扩面的铝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电极箔是铝电解电容器制造的关键原材料。由于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通信产品、计算机、家电等整机产品市场的急剧扩大,对铝电极箔产业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由于铝电解电容器的小型化、高性能化、片式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电极箔的制造业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现有的放箔装置采用电机带动放箔滚筒转动,从而实现放箔。但是更换放箔滚筒比较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电极箔的全自动放箔装置,通过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实现滚筒系统和电机的移动,实现滚筒系统的实时更换,方便快捷,能够大大的节约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电极箔的全自动放箔装置,包括放箔系统和动力系统;
所述放箔系统包括两套并联为一体的滚筒系统;每套滚筒系统包括一个收箔滚筒支架,所述收箔滚筒支架内通过第一滚筒转轴固定收箔滚筒;
所述放箔系统还包括两个第二伸缩杆支架和两个第二伸缩杆,所述两个第二伸缩杆分别位于两套滚筒系统相对的外侧,每个第二伸缩杆利用一个第二伸缩杆支架支撑,通过第二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滚筒系统来回移动;当一套滚筒系统在工作时,利用两个第二伸缩杆固定这套滚筒系统在电机转轴正对位置进行工作,当这套滚筒系统放箔结束后,收缩一个第二伸缩杆,拉伸另一个第二伸缩杆,将该滚筒系统移动至边侧,将另一套滚筒系统移动至电机转轴正对位置进行工作,如此反复,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机,设置于电机下方的电机支架,设置于电机支架下方的两排电机支撑杆;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电机底架,所述电机底架上开设有两条凹槽,所述电机支撑杆底部位于凹槽内,且每个电机支撑杆底部嵌制有一个能够自由旋转滚动的第二滚珠;
所述电机面对滚筒转轴一侧设置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端部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圆形凹槽,所述滚筒转轴面对电机转轴一侧为带有外螺纹的杆,所述带有外螺纹的杆能够旋转嵌插于圆形凹槽内,利用带有内螺纹的圆形凹槽和带有外螺纹的杆嵌套安装,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放箔滚筒转动,旋转嵌插带有内螺纹的圆形凹槽和带有外螺纹的杆时电机的旋转方向与电机转动带动放箔滚筒转动时方向相同;
所述电机相对滚筒转轴另一侧设置有通过第一伸缩杆支架支撑的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拉伸,带有内螺纹的圆形凹槽和带有外螺纹的杆嵌套安装;第一伸缩杆收缩,带有内螺纹的圆形凹槽和带有外螺纹的杆分离。
优选的,每套滚筒系统包括光电传感器、PLC可编程控制器、磁粉离合器、固态继电器、开关电源和纠偏电机;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固态继电器、磁粉离合器和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纠偏电机相连;PLC可编程控制器、固态继电器、磁粉离合器和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同一根零线连接,形成回路;光电传感器的正引脚通过导线连接到开关电源的正极,负引脚通过导线连接开关电源的负极,输出引脚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PLC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固态继电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能精准的控制电极箔收、放箔时箔片不会跑偏,增加自动化程度,减少操作工数量,减员提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电极箔的全自动放箔装置,通过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实现滚筒系统和电机的移动,实现滚筒系统的实时更换,方便快捷,能够大大的节约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放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有内螺纹的圆形凹槽和带有外螺纹的杆嵌套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13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