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咽鼓管吹张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2190.6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后民 |
主分类号: | A61M29/04 | 分类号: | A61M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7100 湖北省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咽鼓管吹张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咽鼓管吹张球。
背景技术
对于耳鼻喉科医生来说,分泌性中耳炎、鼓室负压、咽鼓管堵塞、鼓膜内陷、鼓室积液的治疗方法中,咽鼓管吹张治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具体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无痛苦、效果好等特点,一直受到耳鼻喉科医生的推崇。咽鼓管吹张球(也称波氏球)是咽鼓管吹张治疗的主要工具之一。
目前的咽鼓管吹张球有以下几大缺点:
1、材料差,为橡胶产品,易老化,有较强的橡胶味。球体大小仅一个型号,儿童、青少年、成人均用这一个型号的球囊,不能做到精细化、针对性的操作治疗。
2、结构简单、仅有尾部的单向进气阀,而没有前部的单向出气阀。当球囊捏球完成后球囊鼓起时有大部分气体是从鼻橄榄头孔倒吸入球囊内的,而鼻橄榄头是需要放入患者前鼻孔的,这样就增加了管道、球囊内部污染可能,当用于不同的病人时进一步会带来交叉感染的可能。
3、球体类似于圆锥型,捏球方法为前后捏球,操作不便,不易用力。
4、鼻橄榄头较大且质地较硬,顶住鼻孔时会造成不适,且有漏气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咽鼓管吹张球,体积小巧、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效果好,材质好,使用时无毒无味,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咽鼓管吹张球,包括硅胶球囊、单向进气阀、单向出气阀、硅胶管、塑料连接头、鼻橄榄头、听管组件及第一耳塞;所述的硅胶球囊的一端通过胶水与所述的单向进气阀固定连接,所述的硅胶球囊的另一端通过胶水与所述的单向出气阀固定连接;所述的硅胶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单向出气阀活动连接,所述的硅胶管的另一端通过胶水与所述的塑料连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塑料连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鼻橄榄头活动连接;所述的单向进气阀的一端设有单向进气阀进气口,位于所述的硅胶球囊的外侧,所述的单向进气阀的另一端设有单向进气阀出气口,位于所述的硅胶球囊内;所述的单向进气阀内设有钢珠及卡栓,所述的钢珠通过所述的卡栓固定在所述的单向进气阀内,位于所述的单向进气阀进气口与所述的单向进气阀出气口之间,所述的卡栓位于所述的钢珠与所述的单向进气阀出气口之间;所述的听管组件包括第二耳塞、软管及第三耳塞,所述的软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胶水与所述的第二耳塞及第三耳塞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耳塞塞入患者的一个耳内,所述的鼻橄榄头塞入患者的一个鼻孔内,所述的第三耳塞及第一耳塞分别塞入操作者耳内。
上述的新型咽鼓管吹张球,其中,所述的单向出气阀内设有单向出气阀活动膜片。
上述的新型咽鼓管吹张球,其中,所述的鼻橄榄头上套有硅胶套,所述的鼻橄榄头与所述的硅胶套活动连接。
上述的新型咽鼓管吹张球,其中,所述的软管的长度为70-80cm,所述的软管的直径为4mm。
上述的新型咽鼓管吹张球,其中,所述的第一耳塞、第二耳塞及第三耳塞为软硅胶材质制成,且所述的第一耳塞、第二耳塞及第三耳塞上设有小、中、大三片伞状叶片。
上述的新型咽鼓管吹张球,其中,所述的第一耳塞及第三耳塞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二耳塞的直径。
上述的新型咽鼓管吹张球,其中,所述的第一耳塞为实心耳塞,所述的第二耳塞及第三耳塞为空心耳塞。
本实用新型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病人而使用不同大小的球囊,使操作更加精细化和针对性;鼻橄榄头外表面的软硅胶套可以增加使用时的舒适度,也可以防止漏气的发生;单向出气阀可以防止气体倒流,避免了管道、球囊内的污染甚至是交叉感染的可能;咽鼓管吹张球整体防水防锈,表面及内部(病人非接触部分)可以进行一般消毒处理,鼻橄榄头及硅胶套(病人接触病分)均可取下更换及高温消毒,消毒后可用于不同的病人,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听管和耳塞可用于幼儿或表述欠佳的患者咽鼓管吹张治疗时的听诊,使操作人员更易了解吹张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咽鼓管吹张球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咽鼓管吹张球的吸气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咽鼓管吹张球的鼓气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咽鼓管吹张球的听管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咽鼓管吹张球的第一耳塞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后民,未经杨后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2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物球囊导管
- 下一篇:一种妇科护理用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