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取样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5552.0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9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冯明生;乔翠英;王忠海;赵玉凯;赵美霞;马延军;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创理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13 | 代理人: | 卫安乐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注水 地下 油箱 润滑油 取样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取样工具。
背景技术
润滑系统是高压注水泵站核心系统之一,是保证高压注水机泵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设备。为了确保润滑系统能够正常的为高压注水机泵提供润滑油,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取样,以确保润滑系统能够正常为高压注水机泵进行润滑。现有技术中都需要采取玻璃管的方法采集油箱底部润滑油,而现有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通常需要2-3人才能完成作业;
2、采样用的玻璃管属于易碎产品,操作人员必须谨慎操作;
3、如果采样用的玻璃管密封不好则很容易造成采样从底部泄露,从而使油样无法真实反应油箱底部油品状态;
4、如果采样用的玻璃管没有插入到邮箱底部,则采样结果就会不准确,最终影响润滑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迫切需要一种有效且高效的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取样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采样效果好且采样效率高的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取样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取样工具,包括管状的储油腔2,储油腔的一端设有吸油管4,另一端设有用于将油从吸油管4吸入储油腔2内的活塞1;且所述储油腔2的侧壁上设有与储油腔2导通的排油管6;其中,所述吸油管4内设有只向内导通的单向阀3,且排油管6内都只向外导通的单向阀5,以使活塞1拔出时吸油管4导通且排油管6封闭,且活塞1压下时吸油管4封闭排油管6导通。
其中,所述活塞1包括活塞头和拉杆,所述活塞头设置于所述储油腔内并沿所述储油腔的轴向移动,所述拉杆与所述活塞头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塞头移动。
其中,所述吸油管4侧壁的端部设有凹陷,所述凹陷内设有接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提出来一种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取样工具,能够确保在使用时将工具整体伸入油箱以使吸油管端部接触到油箱底,以保证取样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工具简单易用且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取样工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取样工具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采样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如图1、图2所示的高压注水泵地下油箱润滑油取样工具,包括管状的储油腔2,储油腔的一端设有吸油管4,另一端设有用于将油从吸油管4吸入储油腔2内的活塞1;且所述储油腔2的侧壁上设有与储油腔2导通的排油管6;其中,所述吸油管4内设有只向内导通的单向阀3,且排油管6内都只向外导通的单向阀5,以使活塞1拔出时吸油管4 导通且排油管6封闭,且活塞1压下时吸油管4封闭排油管6导通。
其中,所述活塞1包括活塞头和拉杆,所述活塞头设置于所述储油腔内并沿所述储油腔的轴向移动,所述拉杆与所述活塞头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塞头移动。
其中,所述吸油管4侧壁的端部设有凹陷,所述凹陷内设有接触传感器7。
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接触传感器来协助判断是是否吸油管4的端部已经接触到油箱底。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5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