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全自动立体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9783.0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8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霖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11375 | 代理人: | 叶垚平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全自动 立体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全自动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很多大城市里的市区都通了地铁,在每个地铁站周边有大量的办公室写字楼和住宅,大部分楼盘与地铁站的距离大约在1-1.5公里,大量的上班族从住宅,办公室到地铁站之间需要步行10-15分钟,存在很大的不方便,且车辆道路非常拥挤,废气排放等问题对车辆的限制等,很多人需要快速通过从地铁站到住宅或办公室的这一小段距离以到达住宅或办公室,俗称“最后一公里”,这造就了共享自行车快速发展并将长久存在。
然而大城市的空间非常昂贵,越接近市中心繁华的地方,空间越昂贵,所需的共享自行车也越多,按目前的常规方式来停放的话,则需要大量的地面空间,如1辆车自行车的停放面积约为2平方米,而市中心的街道无法提供这么多的空间,因此现在就已经出现共享自行车停放的纠纷,很多城管非常不欢迎共享自行车,共享自行车的损坏也逐渐增多,随着投放量的持续增加,停放问题将成为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自行车立体停放车库采用人工停放,是2层结构,很简易,停放时麻烦复杂,需要有人照看,其他都只是在图纸上介绍,采用螺旋上升结构和液压式结构。在日本,有全自动地下停车场,采用机器手分个抓取和电梯升降结合,虽然自动化程度高,但造价昂贵,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全自动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结构简单,造价和维护成本便宜,可多层停放,节省占地面积,还可多人同时停放,全自动进行存取,无需有人进行照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全自动立体车库,包括N+1个装载平台和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电机层、N个满载层、基准层、N个空载层,所述电机层设在最顶端,该电机层自动控制所述装载平台在满负荷和空负荷时在相应的满载层和空载层之间来回运动;所述基准层设在水平面上;所述满载层和空载层的位置可以互换设置;所述各个装载平台上皆设有多个车轮固定装置以固定自行车,其中N为≥1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车库的每一层皆设有触点开关,所述电机层设有微型芯片和N+1台电机,每个装载平台的两端各设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中各穿过一条吊绳与一台电机相连,微型芯片驱动每台电机自动控制一装载平台在满负荷和空负荷时在相应的满载层和空载层之间来回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固定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轮固定装置和后轮固定装置,所述前轮固定装置呈长方形,其一边为小铝管档杆,另一边为铝片,前轮固定装置前端的两侧通过小铝管相连;所述后轮固定装置呈梯形,其入口的宽度较大,两侧皆为小铝管档杆。
进一步的,所述前轮固定装置的铝片上设有弹簧和触点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前轮固定装置的小铝管档杆和铝片的高度为10cm,长度为1.0m,其之间的间距为5cm,小铝管档杆的厚度为3mm;所述后轮固定装置两侧小铝管档杆的高度为5cm,厚度为3mm,其入口处的间距为20cm,出口处的间距为5cm。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车库的外表面采用薄铁皮,由6个立柱支撑,立柱采用工字钢。
进一步的,所述基准层以上的部分除了基准层的一侧对外开放外,其余全部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车库的长度为10-15m,宽度为2.5m,在基准层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分别为6.3m和0.6m或者在基准层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分别为3.3m和3.6m,其中N=3。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层的高度为1.0m,每个满载层的高度皆为1.2m,基准层的高度为1.7m,每个空载层的高度皆为0.2m,其中N=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采用多层停放,节省占地面积,如占地25平方米(长10m,宽2.5m,N=3)面积的立体车库可停放48辆共享自行车;(2)该立体车库结构简单,造价和维护成本便宜;(3)作业面宽,可多人同时停放;(4)全自动进行存取,无需有人进行照看,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车库中装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装载平台上车轮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层中电机和吊绳的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霖,未经陈国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9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