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外膜氧合导管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7101.4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5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万娜;张春艳;王淑芹;贾燕瑞;孙兵;童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徐宁,谢斌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膜氧合 导管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外膜氧合导管固定带。
背景技术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erance oxygenation,ECMO)是持续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之一,通过泵将血液从体内引至体外,经膜式氧合器(人工肺)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血回输入体内,完全或部分替代心和(或)肺功能,并使心肺得以充分休息。静脉-静脉方式ECMO(V-V ECMO)引血端多为股静脉,回血端多为颈内静脉。ECMO运转时血流量通常为3-5L/min,为保证血流量,引血管路及回血导管管径均较粗,需给予妥善固定,如固定不佳,导管脱出,患者将有生命危险。现临床中除了置入部位给予缝线固定外,通常需要二次固定。引血的股静脉导管二次固定通常使用导管固定器缝于大腿部位,但回血的颈内静脉因位置特殊不易固定,现未有成品的固定器或固定带,临床多使用小线将导管拴住固定于头部进行二次固定,此方法固定不牢靠,如固定过紧,有导致患者头部压疮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牢靠固定导管且操作方便的体外膜氧合导管固定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体外膜氧合导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头部固定带,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头部固定带的两端且互为相对的两个面上的连接件,以及固定在所述头部固定带上的用于固定导管的导管固定带。
所述头部固定带具有内外双层结构,内层为弹性层。
所述弹性层优选采用海绵结构。
所述头部固定带的宽度优选为3~5cm。
所述连接件采用魔术贴,所述连接件的宽度窄于所述头部固定带,所述连接件的长度优选为4~6cm。
所述导管固定带包括宽部、窄部和中部,所述中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头部固定带上,所述宽部和窄部分别活动地连接在所述中部的相邻两端,所述宽部上设有与所述窄部互补的中空结构。
所述宽部和窄部均采用魔术贴,且长度均优选为5~7c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头部固定带和导管固定带相结合的结构,能够实现导管的牢靠固定且操作方便。2、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固定带的宽度设置在3~5cm,具有内外双层结构,内层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弹性层,能够减小头部固定带对患者头部的压力,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同时避免压疮的出现。3、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采用长度为4~6cm的魔术贴,能够根据患者的头围大小方便地调整头部固定带的松紧。4、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固定带包括宽部、窄部和中部,中部固定连接在头部固定带上,宽部和窄部分别活动地连接在中部的相邻两端,宽部上设有与窄部互补的中空结构,宽部和窄部长度均为5~7cm,能够实现导管的双向固定且操作方便简单,同时能够保证导管固定带在包绕导管后留有一定长度固定于头部固定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粘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外膜氧合导管固定带,它包括头部固定带1,分别固定连接在头部固定带1的两端且互为相对的两个面上的连接件2,以及固定在头部固定带1上的用于固定导管4的导管固定带3。
上述实施例中,头部固定带1的宽度为3~5cm,设置这样的宽度既能节约材料,又能增大病人头部的受力面积,使病人感觉舒适,头部固定带1具有内外双层结构,内层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弹性层,弹性层采用具有减压作用的材质,如海绵结构,能够有效减小病人的头部压力,避免压疮的出现。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2采用魔术贴,其宽度略窄于头部固定带,长度为4~6cm,以适应不同头围的患者。
上述实施例中,导管固定带3包括宽部3-1、窄部3-2和中部3-3,其中,中部3-3固定连接在头部固定带1上,宽部3-1和窄部3-2分别活动地连接在中部3-3的相邻两端,宽部3-1上设有与窄部3-2互补的中空结构,宽部3-1和窄部3-2均采用魔术贴,且长度均为5~7cm。这样设置在固定导管4时,导管固定带3的宽部3-1和窄部3-2能够交叉固定导管4,形成导管4的双向固定结构,能够更好的固定导管4,同时,针对不同粗度的ECMO颈内导管时,能够保证导管固定带3在包绕导管4后留有一定长度固定于头部固定带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7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