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层点火工艺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3078.1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4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显志;李广富;王健骁;袁天瑜;许丹;袁东旭;崔洪志;赵云峰;刘京松;李庆烈;王昕;秦唱;姚志博;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3 | 分类号: | E21B43/243;E21B43/16;E21B4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王春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点火 工艺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层点火工艺管柱。
背景技术
火驱工艺是油田稠油开发后期重要的转换方式。由于受到管柱结构及工艺的限制,在移动式点火器(如中国专利CN103147733B,公开日期2013年6月12日,公开的《火烧油层可收卷式电点火及监测系统》)点火过程中,只能进行单层点火,无法实现多层分别点火及注气,无法满足特殊油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火驱井无法实现多层分别点火及注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层点火注气管柱,该分层点火注气管柱可以实现多层点火及注气,满足了油井点火要求,提高了点火井的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层点火工艺管柱,包括外管柱和内管柱,外管柱套设于内管柱外,外管柱和内管柱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外管柱上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注气装置和第二注气装置;第一注气装置为能够多次开关的温度控制注气阀,该能够多次开关的温度控制注气阀能够在阀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注气装置的设定值时开启,该能够多次开关的温度控制注气阀还能够在阀内温度小于设定值时关闭;第二注气装置为仅能一次开关的温度控制注气阀,该仅能一次开关的温度控制注气阀能够在阀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注气装置的设定值时开启,该仅能一次开关的温度控制注气阀在开启后不能再关闭;外管柱的内径为100mm~116mm,外管柱的外径为114mm~127mm,内管柱的内径为40mm~62mm,内管柱的外径为50mm~73mm;内管柱的下端设有封堵帽,封堵帽的上端为筒状,封堵帽的下端为圆锥状,封堵帽的上端与内管柱的下端螺纹连接。
第一注气装置含有第一管接和第一外护管,第一外护管套设于第一管接外,第一外护管和第一管接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密封空腔,沿第一管接的轴线方向,该第一环形密封空腔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第一密封滑套和膨胀液,膨胀液能够依靠热胀冷缩使第一密封滑套沿第一管接的轴向移动,第一管接内设有第一内注气通道,第一密封滑套内设有第一密封滑套注气通道,第一外护管内设有第一外注气通道,只有当膨胀液的温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注气装置的设定值时,膨胀液才能够将第一密封滑套推动至开启位置并且使第一管接的内部依次通过第一内注气通道、第一密封滑套注气通道和第一外注气通道与第一外护管的外部连通。
第一弹性部件、第一密封滑套和膨胀液从上向下依次设置,该第一环形密封空腔内设有多根两端密封的波纹管,波纹管沿第一管接的轴向设置,波纹管位于第一密封滑套和该第一环形密封空腔的下端之间,膨胀液设置于波纹管内,膨胀液热胀冷缩后能够使波纹管伸缩并推动第一密封滑套沿第一管接的轴向滑动。
第一外护管的上部设有连通第一弹性部件所在的该第一环形密封空腔和第一外护管外部的第一压力平衡孔,第一外护管的下部设有连通波纹管所在的该第一环形密封空腔和第一外护管外部的第二压力平衡孔,第一内注气通道的位置和第一外注气通道的位置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第二注气装置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第二注气装置包括第二管接和第二外护管,第二外护管套设于第二管接外,第二外护管和第二管接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密封空腔,沿第二管接的轴线方向,该第二环形密封空腔内从上向下依次设有依靠磁力连接的第一磁环、第二磁环和第二密封滑套,第一磁环的位置固定,第二磁环和第二密封滑套均能够沿第二管接的轴向移动,第二管接内设有第二内注气通道,第二密封滑套内设有第二密封滑套注气通道,第二外护管内设有第二外注气通道,只有当第二磁环的温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注气装置的设定值时,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才能分离,第二密封滑套才能移动至开启位置并且使第二管接的内部依次通过第二内注气通道、第二密封滑套注气通道和第二外注气通道与第二外护管的外部连通,该第二注气装置在开启后,第二密封滑套的位置不动。
第二磁环和第二外护管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部件,第二外护管的上部设有连通第二弹性部件所在的该第二环形密封空腔和第二外护管外部的第三压力平衡孔,第二外护管的下部设有连通第二密封滑套下方的该第二环形密封空腔和第二外护管外部的第四压力平衡孔,第二外注气通道的位置和第二内注气通道的位置相对应。
第二弹性部件的上端与第一磁环抵接,第二弹性部件的下端与第二密封滑套抵接,该第二注气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第二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
内管柱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封堵帽的材质为不锈钢。
外管柱和内管柱之间设有封隔器,该封隔器位于第一注气装置和第二注气装置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30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