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乘客门测力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9145.4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0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许中科;汪晓旋;汪祖国;吴波勇;汪洋;赵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乘客 测力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乘客门关闭力的测量装置,该装置也可用于其他场合的力的测量。
背景技术
客车动力控制乘客门是乘客上下客车的必经通道,作为客车安全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为保证乘客在遇到客车关门时,不被车门伤害或夹住,其乘客门关闭力的大小与乘客安全息息相关,在现行的GB13094-200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国家标准中并未对客车乘客门关闭力的测量装置有详细图示说明,在即将重新修订实施的GB13094—201×《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报批稿中,对其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将强制实施。就目前而言,国内对客车乘客门关闭力的测量基本利用单独电阻应变式或单独弹簧式测力工具。单独电阻应变式测力工具精度高,但操作不便,且测量装置变形量极小,容易对被测件造成损伤;单独弹簧式测力工具成本低,结构简单,但是精度低,操作不便,且并不能完全满足新标准的测量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及测量精度高的客车乘客门测力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压力弹簧、金属电阻应变片;所述外套筒左端开口、右端封闭,所述内套筒左端封闭、右端开口,所述内套筒右端开口经限位件插装于外套筒左端开口形成一封闭的组合筒,装于组合筒内的压力弹簧一端经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外套筒右端相抵、另一端与内套筒左端相抵,金属电阻应变片的数据输出端口镶嵌在外套筒上,外套筒与内套筒形成的滑动空腔。
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螺栓,限位螺栓通过外套筒上的螺孔接触内套筒右端的限位台。
所述外套筒由两段直径不同的圆柱筒组成,直径较大一段用于与手柄座、手柄连接,限位螺栓安装在直径较大一段,外套筒右端内部底面安装固定金属电阻应变片,金属电阻应变片数据输出端口安装在直径较小一段上。
所述外套筒通过手柄座与手柄连接为一体。
所述手柄座为外套筒与手柄的过渡连接部件,其上部与外套筒接触面为圆柱曲面,下部与手柄接触面为平面。
所述限位件至少为两个,且沿外套筒径向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套筒相向套入形成一个滑动空腔,滑动腔内部安装有压力弹簧与金属电阻应变片,且两个套筒之间有防止套筒脱出的限位装置,当弹簧为自由状态时,限位螺栓正好接触到内套筒的限位凸台起到限位作用。套筒两端受力压缩时,弹簧和金属电阻应变片同时受力,压力数据通过数据输出端口传输到外接显示装置。测量时,先通过数据输出端口连接外部显示装置,双手水平握住测力计,将外套筒的端面贴近乘客门主要关闭侧的中点位置,通过动力操纵乘客门的关闭,结束后通过外界显示装置找出反作用力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最大的关闭力。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内套筒和外套筒两端的两端面与被测件平面接触,保证了力测量的准确性,测量时只需双手握住手柄,也极大得方便了操作的进行,同时通过两个套筒内部弹簧的压缩和金属电阻应变片数据的实时输出,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有效性。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现行国家标准GB 13094-2007及GB 13094—201×《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报批稿规定全部车型的客车乘客门关闭力的测量要求,有效解决现有测量方案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1、测量装置设有手柄,有效实现了一人便捷、安全、独立操作;2、测量装置采用轻型材料,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3、将限位装置取出后,可以更换内套筒和弹簧尺寸,以满足不同的测量要求。4、适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手柄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未经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9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