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0117.6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9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卿;伍中宇;朱银;董浩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9/44 | 分类号: | F02M59/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屈蘅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油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泵。
背景技术
高压泵是燃油直喷式发动机的关键零件,如图1所示,所述高压泵包括进油阀5’、出油阀6’、及设置于所述进油阀5’和出油阀6’之间的压力腔1’、设置于所述压力腔1’内的柱塞套3’,设置于所述柱塞套一端外侧且与压力腔1’过盈连接的突出部件8’,及设置于柱塞套3’内侧的柱塞4’,通过柱塞4’在压力腔1’中的移动建立起压力,将低压燃油转化为高压燃油(150bar或以上)。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升,高压泵的设计制造也面临新的挑战:在不失轻量化的前提下,要求进一步提高泵油压力(350bar或以上)。然而,随着压力的提升,在泵油阶段中,高压油通过柱塞间隙(柱塞-柱塞套的密封间隙)向低压区回流、造成容积效率下降的问题愈加严重,该问题在低转速工况下尤为显著,使得低转速供油能力已成为更高压力油泵的瓶颈能力。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前采用的方案如下:
1.选用更大的泵油容积,弥补容积效率下降带来的损失;
2.增加柱塞间隙段的长度,减少间隙回流的损失;
3.缩小柱塞副(柱塞和柱塞套)的加工间隙(即图1中7’指代的对象),减少间隙回流的损失。
其中,方案1、2都伴随着重量增加、成本提高的代价;方案3则伴随着柱塞副加速磨损、寿命显著下降的风险,需要启用耐磨性更好但价格更高的材料或表面处理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泵,以改善使用现有技术中高压泵在泵油阶段中存在柱塞间隙存在高压油向低压区回流、造成容积效率下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泵,所述高压泵包括:压力腔、设置于所述压力腔内的柱塞套、设置于所述柱塞套外侧并与所述压力腔体壁过盈连接的突出部件、设置于所述柱塞套内的柱塞、进油阀及出油阀;其中,所述柱塞套包括第一段及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突出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段靠近所述第一段的外侧上,所述突出部件将所述压力腔划分为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所述第一段位于第一压力腔内,所述进油阀和所述出油阀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腔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高压泵泵油阶段,所述柱塞自所述第二压力腔向第一压力腔移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高压泵泵油阶段,所述第一压力腔内的压力高于所述第二压力腔内的压力。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高压泵泵油阶段,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向内变形收缩,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与所述柱塞之间的间隙小于柱塞副的加工间隙。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高压泵泵油阶段,所述第一压力腔内的压力向所述第二压力腔的方向递减。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高压泵吸油阶段,所述柱塞自所述第一压力腔向第二压力腔移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高压泵吸油阶段,所述第一压力腔内的压力等于所述第二压力腔内的压力。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高压泵吸油阶段,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与所述柱塞之间的间隙等于所述柱塞套的第二段与所述柱塞之间的间隙,所述柱塞套的第二段与所述柱塞之间的间隙为柱塞副的加工间隙。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内径与所述柱塞套的第二段的内径相同,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外径与所述柱塞套的第二段的外径相同。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内径与所述柱塞套的第二段的内径相同,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外径与所述柱塞套的第二段的外径不同。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长度与所述柱塞套的总长度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L2为所述柱塞套的总长度,L1为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长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内径、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外径与所述柱塞套的第二段的外径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D1为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内径,D2为所述柱塞套的第二段的外径,D3为所述柱塞套的第一段的外径。
可选的,在所述的高压泵中,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通过过渡段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剖面呈现为圆角、直角、斜角、多段曲线、多段直线中一种,或多段曲线与多段直线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0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将图案印制到混凝土板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圆柱体试件制作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