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衣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5359.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6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李增奎;董伟佳;杨明星;曹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57/12 | 分类号: | D06F5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蒋爱花,李翔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衣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衣架。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普及应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现在人们经常会驾车外出(例如旅行),在外出前通常会在车上放置必备物品和衣物。在旅行时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气候或者其它需要更换不同的衣物。但是,由于有些比较贵重的衣物不宜折叠,需要挂置,有些衣物沾水也需要晾晒,由此在车辆内会设置挂置衣物的车内衣架。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内部用衣架种类繁多,一般都是用金属材料弯制而成,固定在汽车座椅头枕的两个支杆上,两头枕支杆的距离较小,仅能晾晒单件衣物。并且衣物会占用后排乘坐空间,极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用衣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用衣架挂置衣物较少而且影响乘坐空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用衣架,所述车用衣架包括晾衣杆以及用于支撑在所述晾衣杆两端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晾衣杆的长度可调以使该晾衣杆的两端能够分别顶紧在车辆后备箱两侧的侧围板上;和/或,所述支撑部件的高度可调以使该支撑部件的两端能够分别顶紧在车辆后备箱的顶部和底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晾衣杆包括主体杆及所述主体杆两端分别连接的横向顶紧杆,所述主体杆和所述横向顶紧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并能通过所述螺纹配 合进行所述晾衣杆的长度调节。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用于支撑在所述后备箱底部的支撑座及所述支撑座上连接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支撑座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并能通过所述螺纹配合进行所述支撑部件的高度调节;所述调节杆的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所述晾衣杆的安装杆,所述调节杆能相对于所述安装杆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的背离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有纵向顶紧杆,所述纵向顶紧杆和所述安装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并能通过所述螺纹配合进行所述支撑部件的高度调节。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部件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晾衣杆的两端分别插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晾衣杆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轴向限位的阶梯部。
进一步的,所述车用衣架还包括与所述晾衣杆连接的用于固定在所述后备箱的前方部件上的防倾倒杆。
进一步的,所述防倾倒杆包括与所述晾衣杆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晾衣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套在杆状的所述前方部件上的套状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为管状部件,所述套状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管状部件配合插接的插接部,且所述管状部件上设置有多个沿轴向排列的用于与定位销配合以定位所述插接部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晾衣杆上设置有多个能够沿所述晾衣杆轴向滑动的衣钩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衣钩架包括套在所述晾衣杆上的套筒及所述套筒上设置的用于挂衣钩的衣钩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衣架在车辆的后备箱中使用,不占用乘坐空间,而且由于后备箱的空间大,晾衣杆可挂置较多的衣物。另外,在不使用该衣 架时,可拆卸,拆卸后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车用衣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晾衣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倾倒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晾衣杆;11-主体杆;111-阶梯部;
12-衣钩架; 121-衣钩孔; 13-横向顶紧杆;
131-横向顶紧帽;132-第一旋转柄; 2-防倾倒杆;
21-套状件; 211-紧固孔; 212-插接部;
22-连接杆; 221-连接孔; 23-定位孔;
3-支撑部件;31-安装杆;311-安装孔;
32-纵向顶紧杆; 321-纵向顶紧帽; 322-第二旋转柄;
33-调节杆; 331-第三旋转柄; 34-支撑座;
341-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 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