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环保型燃气双门蒸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7998.4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5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徐氏鹏建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16 | 分类号: | A47J27/16;A23L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环保 燃气 双门蒸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节能环保型燃气双门蒸柜。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采用蒸汽原理来直接蒸煮各种美食,尤其是在食堂、酒店及各种食品加工企业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蒸柜一般是通过对盛水器皿进行加热,并使产生的蒸汽渗透进入到蒸室内,从而将放置在蒸室内的食物蒸熟。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和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环保型燃气蒸柜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28601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高效节能燃气蒸柜,其包括蒸柜本体、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以及为蒸汽发生装置提供热源的加热装置。其中蒸柜本体内设有内胆和位于内胆的上方并与内胆之间具有间隙的保温层,并且内胆中设置有若干层用于放置食物的蒸格;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用于承装水的水箱,水箱内的水在加热装置的作用下达到沸点并通过蒸汽供气管道将产生的蒸汽输送到内胆中,对放置在蒸格上的食物进行加热。
加热装置还设有与保温层内设有的烟气入口连通的烟道,从而使加热装置产生的烟气流经烟道进入到间隙中进行保温。如此一来,能够将加热装置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利用起来,作为保温层的热量来源,从而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具有节约能源的优点。
但是由于蒸汽是在后续产生的蒸汽的推动力作用下沿着蒸汽供气管道进入到内胆中,因此使得大部分的蒸汽都聚集在蒸汽供气管道的上方,而蒸汽供气管道的周边的蒸汽量相对较少。如此一来,容易使放置在蒸格上的食物受热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型燃气双门蒸柜,具有使从蒸汽供气管道的蒸汽出口端排出的蒸汽较为均匀的扩散到内胆中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节能环保型燃气双门蒸柜,包括蒸汽供气管道,所述蒸汽供气管道的蒸汽出口端可拆卸连接有连通所述蒸汽供气管道的蒸汽分流盖,所述蒸汽分流盖远离所述蒸汽供气管道的一端封闭,且环绕所述蒸汽分流盖的外壁开设有分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蒸汽供气管道中的蒸汽通过分流孔扩散到内胆中,使得蒸汽供气管道的周边的蒸汽量较为均匀,从而具有提高热量的利用率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分流盖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蒸汽供气管道且两端开口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远离所述蒸汽供气管道的管口边沿设有相互之间存有空隙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体,所述中空管、所述支撑柱和所述盖体合围形成所述分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蒸汽供气管道内的蒸汽流经中空管,并从中空管的管口排出,蒸汽因受到盖体的阻挡作用,使其向分流孔处分流,从而使蒸汽供气管道的周边的蒸汽量较为均匀,进而具有提高热量的利用率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设有四个且围绕所述蒸汽供气管道的管口边沿均匀布设。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均匀布设的四个支撑柱与蒸汽供气管道及盖体围合形成四个分流孔,并且四个分流孔分别朝向四个方向,使得向分流孔处分流的蒸汽量较为均匀,从而使蒸汽供气管道的周边的蒸汽量较为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供气管道的外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下方设有与所述蒸汽供气管道的外壁固定连接的弹性抵接组件,所述中空管远离所述盖体的管口边沿抵接于所述弹性抵接组件,所述中空管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勾。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蒸汽发生装置持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供气管道向内胆输送蒸汽的同时,对蒸汽分流盖产生一个背向蒸汽供气管道的冲击力,设于中空管上的卡勾卡入卡槽内,卡槽对卡勾施加一个与冲击力方向相反的阻挡力,从而使蒸汽分流盖不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与蒸汽供气管道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卡槽开设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槽能够向卡勾提供足够的阻挡力,阻止蒸汽分流盖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与蒸汽供气管道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卡槽的上壁形成倾斜向下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形成倾斜向下的斜面的上壁能够与卡勾形成较好的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抵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蒸汽供气管道的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并通过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活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徐氏鹏建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徐氏鹏建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7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