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1129.0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6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冯红利;刘福永;吴晓波;陈思林;康晓勇;赵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国水道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3 | 代理人: | 刘继富,王春伟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而全国约96%的农村没有统一的污水排放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气候及地形条件等差异非常大,难于统一建设大型污水处理系统或将农村污水并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因此,采用合适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非常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采用该装置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标排放,消除了其对环境的污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及过滤池,其中,
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第一缺氧池上部相通,所述第一缺氧池与所述第一好氧池底部相通,所述第一好氧池与所述第二缺氧池上部相通,所述第二缺氧池与所述第二好氧池底部相通,所述第二好氧池与所述过滤池上部相通,所述过滤池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厌氧池中装填有厌氧活性污泥,上部设置有污水进水口,顶部设置有回流进水口,所述回流进水口连接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好氧池及所述第二好氧池中装填有好氧活性污泥,底部设置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通过管道与装置外的曝气风机相连,所述第二好氧池顶部设置有回流出水口,与所述回流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缺氧池及所述第二缺氧池中装填有缺氧活性污泥,所述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及所述第二缺氧池中装填有组合填料。
可选的,所述组合填料为多孔悬浮球填料。
可选的,所述多孔悬浮球填料的内芯材料为海绵。
可选的,所述组合填料均匀设置于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放置于所述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及所述第二缺氧池内。
可选的,所述组合填料的装填量为其所在反应池体积的30%-60%。
可选的,所述过滤池中装填有滤料。
可选的,所述滤料包括:石英砂、活性炭及麦饭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消毒剂加药罐;
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消毒剂加药罐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本方案中,将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及过滤池设置为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装置,污水依次经过该五个反应池,在厌氧池中进行磷的释放,在第一缺氧池及第二缺氧池中进行有机物的去除和总氮的去除,在第一好氧池及第二好氧池中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并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氮,最后进入过滤池中进行过滤处理,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一缺氧池及第二缺氧池中装填有组合填料,为微生物菌提供大量附着位点,使微生物菌在组合填料表面形成大面积的生物膜,与污水充分接触发生生化反应,消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组合填料及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各组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1厌氧池、02第一缺氧池、03第一好氧池、04第二缺氧池、05第二好氧池、06过滤池、07回流管路、08曝气器、09曝气风机、10组合填料、11消毒剂加药罐、12出水管、13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国水道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国水道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1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