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夹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3650.1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0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应琴 |
主分类号: | E06B7/36 | 分类号: | E06B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夹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夹手装置。
背景技术
有小孩的家庭很多都有小孩子被门夹手的经历,市场上也有了一些能预防门夹手的设备,这些设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如申请号:CN201530333023.X这样的,使用时临时装在门上,这样的产品比较简单,但是它容易丢失或忘记了安装;一类如申请号:CN201410642342.3提供的防夹手装置,平时是固定在门上,使用时再改变其位置到能防止夹手的地方。这样的产品没有了容易丢失的缺点,但因为开关门时也需要多一个步骤去操作,所以也经常忘记了安装到能防止夹手的位置。
又如申请号:CN201210356192.0提供了一种能够预防夹手的门把手,其门把手和门锁被设计为一体,能在打开门松开门把手后就自动释放防夹手装置,这样使用效果就比上两类预防门夹手的设备要好,但是预防夹手主要是针对一定年龄段的孩子,过了那个年龄段就不需要了,所以让只需阶段性使用该产品的家长特意去换一把锁,必然是成本较高,而且装卸麻烦。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夹手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夹手装置,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有与门把手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第一部分通过所述连接孔套装在门把手上,所述第二部分处于第一位置时,其置于门框与门板之间起到防夹手作用,所述第二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门框与门板可闭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不仅拆装方便,便于操作,而且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整个使用过程无需多余操作过程,打开门通过转动门把手或者直接切换第二部分的位置状态就自动有了防夹手功能,既不会丢失也不会忘记,而且还成本低廉。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防夹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中间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通过门把手的转动实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部分呈圆环状,并设有与圆形把手相适配的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部分呈柱状,在柱状把手的中部设有与长条形把手相适配的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弹性部相连接,弹性部在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部分处于第一位置,弹性部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二部分处于第二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弹性部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设有凸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部分的材质为弹性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防夹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种防夹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夹手装置的第二部分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夹手装置的第二部分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防夹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防夹手装置的第二部分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防夹手装置的第二部分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夹手装置。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应琴,未经王应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3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