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3634.2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8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初锋;彭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M177/00 | 分类号: | C10M1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10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润滑油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混合步骤,以及混合均匀后过滤除杂除水的过滤步骤,这两个步骤影响着润滑油的品质,但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混合过程中混合并不均匀,料液在低温下难搅拌均匀,且基础油和添加剂的量需人工控制,较为繁琐;在过滤过程中由于润滑油的粘度较大,过滤速度慢;在储存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吸水,导致润滑油的含水率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均匀,自动化程度高,加料量准确,过滤速度快,储水过程中易于脱水的润滑油生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包括原料罐、第一打料泵、第二打料泵和第三打料泵,所述原料罐通过第一打料泵连接混合釜,所述混合釜通过第二打料泵连接过滤罐,所述过滤罐通过第三打料泵连接储料罐,所述原料罐、混合釜、过滤罐、储料罐、第一打料泵、第二打料泵和第三打料泵之间通过抽油管相连;所述混合釜包括混合釜本体、设置在混合釜本体上端的进料口、设置在混合釜本体下端的出料口、设置在出料口下端的下闸阀、设置在混合釜本体顶端的第一电机、设置在混合釜本体内且与第一电机相连的搅拌,设置在混合釜本体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混合釜本体外的时间控制器,所述流量传感器接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接第一打料泵,所述下闸阀、第一电机、第二打料泵接时间控制器,所述混合釜本体外壁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套,所述第一电加热套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丝,所述第一电加热套外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接第一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加热丝接第一温度控制器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的个数为2-8个,所述第一打料泵、原料罐的个数与进料口的个数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罐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内的双层滤芯,设置在罐体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罐体底部的出油口,设置在出油口上的放料阀,设置于双层滤芯上部的进油口,所述罐体外部设置有第二加热套,所述第二加热套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丝,所述第二加热套外设置有第二温度控制器,所述罐体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接第二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加热丝接第二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罐包括储料罐本体,设置于储料罐本体上端的进成品口、设置于储料罐本体下端的出成品口、设置于出成品口下端的出料阀、设置于储料罐本体内的搅拌器,与所述搅拌器连接的第二电机,设置于储料罐本体内的热电偶温度计,设置于储料罐本体外的第三加热套,所述第三加热套内设置有第三加热丝,所述第三加热套外设置有第三温度控制器,所述热电偶温度计接第三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加热丝接第三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打料泵、第二打料泵和第三打料泵为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润滑油原料混合均匀,自动化程度高,加料量准确,过滤速度快,储水过程中易于脱水。
润滑油的生产过程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混合过程中通过加热提高原料的流动性加快反应混合均匀,流量控制器准确控制基础油和添加剂的量,实现自动加料,加料准确;混合均匀后过滤除杂除水的过滤步骤,由于过滤罐罐体连接有真空泵,产生负压,滤芯内的润滑油更易过滤出,不易堵塞滤芯,滤芯为双层过滤效果更好,过滤罐加热过程中可以将润滑油中的水除掉,大大提高润滑油的品质。在储存过程中润滑油吸水,可以通过加热润滑油来脱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混合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滤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储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6-第二打料泵、7-第三打料泵、8-抽油管;
1-1-第一原料罐、1-2-第二原料罐、1-3-第三原料罐;
2-1-混合釜本体、2-2-进料口、2-3-出料口、2-4-下闸阀、2-5-第一电机、2-6-搅拌、2-7-流量传感器、2-8-流量控制器、2-9-第一电加热套、2-10-所述第一加热丝、2-11-第一温度控制器、2-12-时间控制器,2-13-第一温度传感器;
3-1-罐体、3-2-双层滤芯、3-3-出油口、3-4-放料阀、3-5-进油口、3-6-第二加热套、3-7-第二加热丝、3-8-第二温度控制器、3-9-真空泵,3-10-第二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民族大学,未经西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3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