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融雪山洪监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2419.0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5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阳;何勇军;范光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雪 山洪 监测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融雪山洪监测和试验领域,尤其是融雪导致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监测试验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西南、西北大量国土面积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常常在山区峡谷河口地区形成大量冰雪堆积体。融雪洪水在春、夏两季常发生在中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河道两岸,短历时的融雪洪水常常侵害到河道两岸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融雪洪水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雪量、环境温度、积雪下部土体持水能力、渗流特性、融雪的热量(其中一大半为太阳辐射热)等多种因素;同时,融雪形成的雪水包括地表和入渗两部分,两部分的形成的机理和诱发融雪山洪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不同,这些因素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关系复杂,研究和建立融雪、径流和入渗过程的监测试验装置十分必要。
现有的融雪测量装置大多用于测量积雪量,如常规融雪型雨量计是利用加热的方法融化积雪,进行测量,所测量的是融雪的雪水量,无法考虑积雪受外在环境影响逐步融化产生雪水的过程;常规的融雪测量仪则测量的是积雪厚度,无法测量融雪的雪水沿地表和地下的径流入渗过程,也无法测量降雨入渗对融雪入渗的影响过程。
为此,有机的集成多种监测仪器,建立一套实时测量多种融雪影响因素、融雪径流入渗过程的融雪山洪监测试验装置,对融雪径流的产生机理、融雪山洪的研究、预报预警应用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融雪山洪监测试验装置,能够模拟野外实际融雪、降雨的径流入渗过程,实现实时测量融雪的多种影响因素、融雪径流入渗过程重要数据的目的。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融雪山洪监测试验装置,包括太阳能板、集电箱、融雪测试装置、气温计、土温计、热辐射计、数据线,所述太阳能板、融雪测试装置、气温计、土温计、热辐射计通过数据线与集电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集电箱包含锂电池和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锂电池从太阳能板中获得电能并向融雪测试装置、气温计、土温计、热辐射计提供电能,同时控制和采集监测数据。
作为优选,所述融雪测试装置包含集雪筒、保护筒、荷载称量装置、地表融雪雨量计、下渗融雪雨量计、渗水基座,保护筒固定在渗水基座上,地表融雪雨量计和下渗融雪雨量计位于保护筒内部且固定在渗水基座上,荷载称量装置固定在保护筒内壁上,集雪筒放置在荷载称量装置上。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板、集电箱、热辐射计与融雪测试装置的直线距离大于3.0m,且位于融雪测试装置的下风向,以避免太阳能板、集电箱、热辐射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影响自然融雪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土温计埋设深度与融雪测试装置中土体深度一致,与融雪测试装置的直线距离小于0.5m,以保证测值能更接近融雪测试位置土温。
作为优选,所述渗水基座,为透水基座,材料为混凝土,渗水基座顶部安装高程高于安装部位地下水位高程,以达到尽快排出融雪水体,避免积水影响测试装置,同时避免地下水位过高,影响测试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地表融雪雨量计、下渗融雪雨量计为翻斗式雨量计。
作为优选,所述的荷载称量装置包括底座、调平平台、调平螺母、荷载元件;载元件固定在调平平台上,调平平台通过调平螺母与底座连接,调平平台上有水准泡用于融雪测试装置水平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地表融雪雨量计、下渗融雪雨量计、荷载称量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集雪筒中部设有一圈滤水圈,滤水圈为透水材料,滤水圈上部为上筒壁,上筒壁为可更换式不锈钢材质,按照降雪量不同,上筒壁长度分别为0.5m、0.8m、1.0m、1.5m、2.0m、3.0m;上筒壁外侧连接有拦污圈,拦污圈下侧沿径向分布有凹槽,拦污圈为柔性材料,受降雨雪及杂物覆盖压条件下可以弯曲变形,搭靠在挡泥圈上,同时凹槽保证了内外气压的平衡,避免对融雪渗流的气压影响;滤水圈下部为下筒壁,为不锈钢材质,下筒壁顶部外侧与引流圈连接,引流圈下侧沿径向分布有凹槽,引流圈为柔性材料,受压条件下可以弯曲变形搭靠在保护筒筒壁上;下筒壁底与滤水底座连接,滤水底座上布有一层滤水层,为透水材料;滤水底座中间连接导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2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四轴飞行器的气象要素探测电路
- 下一篇:一种自清洁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