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骨头复位的单手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4101.3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4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磊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骨头 复位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骨头复位的单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当四肢骨折时常采用螺钉固定复位法,手术时利用持骨钳夹持固定后再通过螺钉进行复位固定,目前所用的持骨钳,大体分为持骨器和尖嘴复位钳两种。这两种夹持装置均无法将断骨很好地对齐在一起,使得骨头在生长后留下留下较大的骨痂,会留下隐患。
为此中国专利(授权公告:CN105011991U)公开了一种骨科固定钳,虽说该固定钳能固定骨头,但是该固定钳并不能很好地将骨头接续固定在一起,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用于骨头复位的单手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骨头复位的单手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骨头复位的单手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钳和第一下固定钳,所述上固定钳位于第一下固定钳上方,所述上固定钳与第一下固定钳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上固定钳左侧连接有中连杆,第一下固定钳左侧连接有上连杆,所述第一下固定钳前侧固定连接有空心连接块,空形连接块左侧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连接有下连杆,第二转轴固定于下连杆中部右侧,所述下连杆套设于第一通槽内,空形连接块右侧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内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侧连接有第二下固定钳,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第二下固定钳中部位置,第一下固定钳内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空形连接块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杆内端位于第二下固定钳内端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固定钳的宽度是第一下固定钳与第二下固定钳宽度之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下固定钳第二下固定钳宽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连杆左侧固定连接有拇指环,中连杆左侧固定连接有食指环,下连杆左侧固定连接有中指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固定钳、第一下固定钳与第二下固定钳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钳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在传统固定钳的基础上加设了一个固定钳,这样可以利用上固定钳与第一下固定钳固定左侧断骨,利用上固定钳与第二下固定钳固定右侧断骨,分步进行,这样一个人即可将断骨两端接在一起,使接骨变得更加简洁,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骨头复位的单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骨头复位的单手固定装置中A-A处剖视图。
图中:1-上固定钳、2-第一下固定钳、3-第一转轴、4-上连杆、5-中连杆、6-拇指环、7-空形连接块、8-第二通槽、9-第一通槽、10-第二转轴、11-第三转轴、12-下连杆、13-第二下固定钳、14-食指环、15-中指环、16-钳齿、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用于骨头复位的单手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钳1和第一下固定钳2,所述上固定钳1位于第一下固定钳2上方,所述上固定钳1与第一下固定钳2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上固定钳1左侧连接有中连杆5,第一下固定钳2左侧连接有上连杆4,所述第一下固定钳2前侧固定连接有空心连接块7,空形连接块7左侧开设有第一通槽9,第一通槽9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10外侧连接有下连杆12,第二转轴10固定于下连杆12中部右侧,所述下连杆12套设于第一通槽9内,空形连接块7右侧开设有第二通槽8,第二通槽8内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11,所述第三转轴11外侧连接有第二下固定钳13,所述第三转轴11位于第二下固定钳13中部位置,第一下固定钳2内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另一端与空形连接块7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杆12内端位于第二下固定钳13内端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磊,未经刘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4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