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装焦炉装煤压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0001.3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6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庞克亮;唐复平;武吉;谭啸;王超;朱庆庙;刘冬杰;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1/00 | 分类号: | C10B31/00;C10B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装煤压实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炼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装焦炉装煤压实杆。
背景技术
我国高炉用冶金焦采用的是室式炼焦工艺。现行的炼焦技术无不以提高焦炭产量、质量或扩大炼焦用煤来源以降低生产成本、保护有限炼焦煤资源为出发点。为达到上述目的,主要采用增加入炉煤的堆密度、配入添加剂和应用干熄焦等工艺来实现。增加煤料堆密度的措施包括提高炭化室高度、煤调湿技术、捣固技术及配型煤技术等。
现代焦炉可根据装煤方式、加热煤气和空气供入方式、燃烧室火道形式、实现高向加热均匀方式以及气流调节方式等不同进行分类。每一种焦炉形式均由以上分类的合理组合构成。根据装煤方式焦炉有顶装(散装)焦炉和侧装(捣固)焦炉之分。顶装焦炉在炼焦生产过程中,需要在装煤阶段对炭化室内入炉煤进行推平处理,俗称“平煤”操作,将装煤后留下的堆角推平,以达到增加焦炉装煤量,提高焦炭产量目的。
在实际的炼焦生产过程中,顶装焦炉由于受自身炉体结构特点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入炉煤上下堆密度差异较大所导致炭化室上、下部焦炭质量差异大以及上部冶金焦产量较低;2.随着炉龄的增长,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再提高焦炭产量的难度较大;3.随着高炉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对焦炭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配煤结构不发生变化时,提高焦炭质量的难度较大。
因此,如何利用现有顶装焦炉提高焦炭产量和质量一直是焦化生产所面临的难题。
通过查新,检索到一些相关技术,如:“一种顶装煤焦炉捣固焦的捣固设备(CN 2721643Y)”该实用新型利用平煤杆将条形压头放入到焦炉内部,然后压实杆与条形压头连接后,平煤杆退出炭化室,压实杆对条形压头进行压实,进而将焦炉煤压实,然而专利中涉及到装煤和压实同步进行,煤料由条形压头上部进入炭化室内,条形压头势必会对煤料的下降产生阻挡,甚至下降的煤料会将条形压头与压实杆连接部位分离,使得条形压头落入焦炉炭化室内,另外,顶装焦炉平煤杆并不具有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功能,该实用新型也未说明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装,当压实完成后,只能进行水平移动的平煤杆并不具有托住条形压头使得与压实杆分离功能,进而也就不能将条形压头通过平煤杆托出炭化室。
“一种提高顶装焦炉装煤堆密度的方法及装置(CN105713623A)”该专利是在顶装焦炉装煤时,将具有上下移动功能的振动头伸入至焦炉煤内,在装煤的同时进行振动头振动。振动作用有可能会损伤砖砌炉墙结构,降低焦炉使用寿命,易造成炭化室荒煤气串漏到燃烧室,而炭化室荒煤气未经处理,会造成经燃烧室最终通过烟囱排放而不达标。该技术中将振动紧密实装置设在装煤车下煤位置,但并没有明确叙述装置与下煤装置如何连接,传统顶装焦炉装煤时,装煤车与装煤口对位后,装煤车上的横向螺旋送料装置在焦炉装煤口上部,因此该技术中所说的振动紧密实装置与横向螺旋送料装置存在阻碍作用,对于如何突破二者之间阻碍也未涉及,并且振动紧密实装置设在位于焦炉装煤下料口处,装煤、振实同时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下料装置的下料;振动头随装煤高度的上升同步上升,也就是说振动头始终在焦炉装煤的煤内部,这对于现有顶装焦炉平煤杆横向平煤操作产生了很大阻碍,因此该装置并不具有生产中平煤操作的可实现性。另外,焦炉装入煤一般含水10%左右,单独通过一个可振动的细杆只能实现振动头附近很小范围内的密实,疏松的煤粉并不能将振动力传导至很大范围内,因此提高焦炉装煤堆密度效果并不明显。
“焦炉平煤装置(CN204569810U)”该技术提供了一种克服现有顶装焦炉平煤杆不足之处的焦炉平煤装置,利用重力和滚动原理,能将煤料层层压紧,压平。其中该技术中涉及的平煤压实装置对表层煤直接压实的部分为杠杆连接轮,对煤压实主要作用力来自于平煤杆前后移动过程中对杠杆连接轮的支撑力,当煤表面凸起较高时,支撑力较大,当煤表面出现凹陷时,杠杆连接轮悬在平煤杆和煤表面之间,支撑力明显减小、甚至不存在,也就是说连接于平煤杆上的杠杆连接轮对煤表面的支撑力作用并不均匀,而且对煤表面的最大压力不超过平煤杆行进过程中对杠杆连接轮的支撑力,整体作用效果有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0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业用切割机
- 下一篇:高效率三层实木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