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滨岸缓冲带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8246.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卉;高彦波;王奇;姜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2B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被护坡 接触氧化 过滤层 缓冲带 净化层 吸附层 火山岩 错落设置 多级结构 紧密相连 生态廊道 水流方向 水质净化 砾石 第一级 煤渣块 正整数 构建 吸收 污染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岸缓冲带,包括:植被护坡带,植被护坡带包括依次紧密相连的第一级植被护坡带、第二级植被护坡带......到第N级植被护坡带,其中,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相邻的每级植被护坡带之间设置有砾间接触氧化带;植被护坡带上均种植有植物;砾间接触氧化带沿水流方向包括过滤层、净化层和吸附层;过滤层的材质是砾石,净化层的材质是火山岩,吸附层材质是煤渣块;砾间接触氧化带中设置有生态廊道;相邻的砾间接触氧化带错落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采用植被护坡‑砾间接触氧化带‑植被护坡型构建模式,通过多级结构布置,提高了污染吸收与水质净化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滨岸缓冲带。
背景技术
滨岸缓冲带指的是建设于河湖、溪流、沟谷等水体沿岸,以工程建设、植被种植和生态构建等措施搭建而成的空间区域,其主要作用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养护、污染控制等。
不同宽度的植被带构建是近年来水体滨岸缓冲带的主要研究和应用方向。已有研究表明,植被带具有截留雨水、防止雨水击溅侵蚀;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地表水流侵蚀;防止践踏;增加水分渗透;根系固定土壤和支撑作用;净化水质,削减非点源污染;改善生物栖息地功能;提高景观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但是,单一的植被护坡型滨岸缓冲带,由于其固有结构和设计原理的局限,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功能性缺陷:如护坡强度不足、过流能力差、亲水空间不足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滨岸缓冲带,能够提高污染吸收与水质净化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滨岸缓冲带,包括:植被护坡带,所述植被护坡带包括依次紧密相连的第一级植被护坡带、第二级植被护坡带......到第N级植被护坡带,其中,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相邻的每级植被护坡带之间设置有砾间接触氧化带;所述植被护坡带上均种植有植物;
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带沿水流方向包括过滤层、净化层和吸附层;所述过滤层的材质是砾石,所述净化层的材质是火山岩,所述吸附层材质是煤渣块;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带中设置有生态廊道;相邻的砾间接触氧化带错落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级植被护坡带到第N级级植被护坡带的坡面宽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级植被护坡带到第N级级植被护坡带的坡度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级植被护坡带的坡面宽度为1~2m,所述第一级植被护坡带的坡度小于45°。
优选的,所述第N级植被护坡带的坡面宽度为2~5m,所述第N级植被护坡带的坡度小于35°。
优选的,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带的宽度为1~2m,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带的坡度小于10°。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的宽度为30~50cm,所述砾石的粒径为50~100mm。
优选的,所述净化层的宽度为50~100cm,所述火山岩的粒径为20~50mm。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的宽度为20~50cm,所述煤渣块的粒径为30~50mm。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生态廊道之间的距离为2~3m,所述生态廊道的宽度为0.5m。
优选的,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带的迎水面设置有布水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提供了一种滨岸缓冲带,采用植被护坡-砾间接触氧化带-植被护坡型构建模式,通过多级结构布置,提高了污染吸收与水质净化的效果。
(2)通过多级阶梯式布置,更有效的起到了削减水流冲刷、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有效提高护坡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8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电解耦合生态浮岛系统
- 下一篇:一种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