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96777.1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5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来平;乐康定;吕坚;陈国清;石庐;沈建奋;杨仲伟;李志州;钱海龙;黄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28 | 分类号: | B60L7/28;B60L7/1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定位器 位置反馈 跳变 分析处理系统 汽车 存储器 主控芯片 转动电机 固定座 端盖 检测 位置反馈检测 车速传感器 柔性减速器 离合器 转子 定位信号 分析处理 热能转换 变速箱 传动轴 检测台 控制端 输出端 转动能 一对一 驱动 智能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系统,属于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检测技术领域,对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放在移动的检测台上进行检测,能将转子上的转动能或热能转换成降温所需的一部分降温能量。包括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系统的本体、主控芯片、汽车、GPS定位器和存储器;设置在汽车上由一台转动电机驱动的检测台,在检测台上设有两个固定座,GPS定位器和本体分别一对一固定在两个固定座上;GPS定位器、本体的定位信号输出端、汽车的车速传感器、存储器和转动电机的控制端分别与主控芯片连接。在汽车的变速箱端盖和汽车的离合器端盖之间汽车的传动轴上设有智能柔性减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对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都是在固定平台上进行,由于智能定位器在使用时都是处于运动中的,因此,对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最好也放在移动的检测台上进行检测,这样分析处理后的智能定位器的准确性较高,可靠性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在对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存的上述不足,一是提供一种对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放在移动的检测台上进行检测,准确性较高,可靠性好。二是提供一种具有能量反馈辅助减速和降温功能,能将转子上的转动能或热能转换成降温所需的一部分降温能量和传动轴减速所需的一部分制动能量,磨损小,能耗低,降温效果好,能通过涡流方式进行减速,并且只有车辆在需要减速时离合盘的摩擦片才压紧接触连接在圆环块上,车辆在不需要减速时离合盘的摩擦片将与圆环块分离的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系统。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系统,包括智能定位器位置反馈跳变分析处理系统的本体、主控芯片、汽车、GPS定位器和存储器;设置在汽车上由一台转动电机驱动的检测台,在检测台上设有两个固定座,GPS定位器和本体分别一对一固定在两个固定座上;所述GPS定位器、本体的定位信号输出端、汽车的车速传感器、存储器和转动电机的控制端分别与主控芯片连接。在汽车的变速箱端盖和汽车的离合器端盖之间汽车的传动轴上设有智能柔性减速器;智能柔性减速器包括微控制器、定子、转子、控制机构、传动轴、能为转子或定子降温的降温机构和能将转子上的转动能或热能转换成阻止转子转动的能量反馈防转机构;所述定子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的离合器端盖、设有励磁线圈的定子鼓、变速箱端盖和横管;所述转子包括若干个横块、圆环块和一号轴承;所述横管的管腔活动套设在传动轴上,横管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变速箱端盖的左端面上,所述一号轴承的内孔套紧固定连接在横管外壁上,圆环块的内圈套紧固定在一号轴承上,每个横块的右端沿着圆环块的左表面外边沿均布且互相平行固定连接在圆环块的左表面上;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气泵、圆环导向槽、圆环活塞、推力轴承、回位弹簧和右表面设有摩擦片的离合盘,在圆环活塞的右端面上设有塞圆环槽;离合盘通过花键与传动轴连接;在离合盘左方的传动轴上固定设有挤压套块,回位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挤压套块上,回位弹簧的右端拉紧固定连接在离合盘的左表面上;圆环导向槽的左端固定在离合器端盖的右端面上,圆环活塞密闭滑动设置在圆环导向槽内,从而在圆环导向槽内得到圆环活塞腔,推力轴承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圆环活塞右端的塞圆环槽内,推力轴承的右端压紧接触连接在离合盘的左表面上,气泵的气孔通过一根导气管与圆环活塞腔相连通;所述励磁线圈的控制端和气泵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与主控芯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67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