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量垫片厚度的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3559.2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6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熊玉金;郑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玉金 |
主分类号: | B07C5/10 | 分类号: | B07C5/10;B07C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腔 进料管道 移动门 检测 测量垫片 检测装置 进料组件 排出管道 光电门 进料部 进料口 次品 隔开 气缸 电磁铁 活动推杆 连通检测 气体推动 侧壁 垫片 喷出 连通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垫片厚度的检测装置,包括控制部,进料部和检测部,进料部包括进料管道,进料管道的一端连通检测部,进料管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进料口和进料组件,进料口连通进料管道,进料组件包括气缸,气缸喷出的气体推动待测垫片进入检测部;检测部内设有一检测腔,检测腔内设置有一电磁铁、第一光电门和第二光电门,检测腔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移动门,检测腔的一侧部设置有第二移动门,检测部的另一侧侧壁内设置有活动推杆,检测部上还设置有次品排出管道和合格品排出管道,次品排出管道与检测腔之间通过第二移动门隔开,合格品排出管道与检测腔之间通过第一移动门隔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零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属于一种测量垫片厚度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垫片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连接件,垫片在生产出来后需要进行一系列尺寸检验,淘汰一些加工工程中产生的次品。现有的产检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检验,人工检验费时费力,机械的重复检验工作让工作人员非常的劳累。通过机检代替人检是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测量垫片厚度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检测准确性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测量垫片厚度的检测装置,包括控制部,进料部和检测部,所述进料部包括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内径与待测垫片的直径相适配,所述进料管道的一端连通检测部,所述进料管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进料口和进料组件,所述进料口连通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喷出的气体推动待测垫片进入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内设有一检测腔,所述检测腔内设置有一电磁铁、第一光电门和第二光电门,所述电磁铁用于吸住待测垫片的一端并使待测垫片固定,所述检测腔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移动门,所述检测腔的一侧部设置有第二移动门,所述检测部的另一侧侧壁内设置有活动推杆,所述检测部上还设置有次品排出管道和合格品排出管道,所述次品排出管道与所述检测腔之间通过第二移动门隔开,所述合格品排出管道与所述检测腔之间通过第一移动门隔开,所述活动推杆的弹出方向与所述次品排出管道正对,所述活动推杆可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弹出将检测腔内的待测垫片顶入到所述次品排出管道内。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管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弹簧门,所述弹簧门封闭住进料管道的进料口,所述弹簧门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挡片,所述挡片受到沿进料方向的外力后能朝进料方向打开。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检测垫片的厚度是否合格时,只需将待测垫片通过人工放入到进料口内,待测垫片通过进料口进入进料管道内后,控制部控制气缸工作,气缸喷气推动待测垫片沿进料管道进入检测腔内,控制部再控制电磁铁通电使电磁铁产生磁性吸附住进入检测腔内的待测垫片的一个端面。随后,控制部控制第一光电门和第二光电门进行测试,第一光电门距离电磁铁的厚度与垫片要求的最低厚度相同,第二光电门距离电磁铁的厚度与垫片要求的最大厚度相同,当控制部只接收到第二光电门的信号则说明待测垫片厚度合格,待测垫片厚度合格时,控制部控制第一移动门打开并控制电磁铁断电,待测垫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合格品排出通道内排出。控制部接收到其他类型的信号则说明待测垫片的厚度不合格,待测垫片厚度不合格时,控制部控制第二移动门打开,控制电磁铁断电,并控制活动推杆将不合格的待测垫片顶入到次品排出通道内,由此区分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视角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中,100、进料管道;200、进料口;210、弹簧门;300、气缸;400、检测腔;410、电磁铁;420、第一移动门;430、第二移动门;440、第一光电门;450、第二光电门;500、合格品排出通道;600、待测垫片;700、活动推杆;800、次品排出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玉金,未经熊玉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3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