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及热态和冷态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9491.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潘海;廖伟东;高新刚;申刚;张红明;王川申;韩德刚;屠智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软管 力学性能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及热态和冷态检测方法,包括机架,机架包括支撑平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平台上方的可升降的顶部盖板;中部支撑杆,中部支撑杆包括底座和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底座设置在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支撑杆的上端贯穿顶部盖板,中部支撑杆用于支撑待测金属软管,且待测金属软管位于底座和顶部盖板之间;高频加热器,高频加热器的加热丝围绕在支撑杆外,高频加热器用于加热待测金属软管;测量机构,测量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侧面,测量机构用于测量待测金属软管的长度。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装置,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有效实现冷态及热态下金属软管力学性能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及冷态检测方法和热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力学技术领域中,设备与设备之间采取柔性连接的应用十分广泛。金属软管在冷、热两种状态下,其力学性能具体如何变化,这也是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热态下,金属软管具体的力学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往往成为工程设计的关键点。高温状态下,较难寻求合适的耐高温检测元器件对金属软管进行测试。因此,如何将金属软管随温度升高后力学性能参数变化检测出来,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工程力学技术中亟需冷、热两种状态下金属软管力学性能参数作为设计及施工支撑,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的装置及检测方法,能满足不同温度的检测。采用该装置检测能获取金属软管随温度变化,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趋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用于解决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其中,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支撑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方的可升降的顶部盖板;中部支撑杆,所述中部支撑杆包括底座和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贯穿所述顶部盖板,所述中部支撑杆用于支撑待测金属软管,且所述待测金属软管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部盖板之间;高频加热器,所述高频加热器的加热丝围绕在所述支撑杆外,所述高频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待测金属软管;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侧面,所述测量机构用于测量所述待测金属软管的长度。
上述的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数显游标卡尺,所述数显游标卡尺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数显游标卡尺的固定量爪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数显游标卡尺的游标量爪与所述顶部盖板的上表面平齐;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底座之间;红外测温仪,所述红外测温仪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另一侧。
上述的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测量机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数显游标卡尺、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红外测温仪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高频加热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上述的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机架还包括四立杆,四所述立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螺纹连接,四所述立杆的上端贯穿所述顶部盖板的四角并与所述顶部盖板螺纹连接。
上述的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中部支撑杆与所述顶部盖板螺纹连接。
上述的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底座和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隔热垫片。
上述的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待测金属软管和所述顶部盖板之间设有顶部垫圈。
上述的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中部支撑杆的外径小于所述待测金属软管的内径。
一种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的冷态检测方法,其中,包括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软管力学性能检测装置,所述冷态检测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9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