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实例的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7911.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2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庆;庄仁峰;陈芨;郁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张颖玲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出 任务执行状态 可用 删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例信息 指令指示 移除 空闲 应用 指令 管理 检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实例的管理方法,包括:接收到退出指令时,获取所述退出指令指示的退出数量和退出步长,所述退出步长为每批退出实例的数量;根据所述退出步长在当前运行的实例中选择待退出实例,将所述待退出实例的实例信息通知给可用实例列表,以指示所述可用实例列表移除所述待退出实例,并检查所述待退出实例的任务执行状态;确定所述待退出实例的任务执行状态为空闲时,删除所述待退出实例,直到删除的待退出实例的数量满足所述退出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实例的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应用调度框架是一种通过对应用实例的管理,进行应用编排的框架。其将每个实例视为应用的一个实现的拷贝,每个实例功能和服务都是一样的,同时为外部提供服务。通过对每个应用进行创建、修改、删除、重启,实现对整体的应用进行管理。而在应用发布升级时,通过重启操作,来实现底层应用实例的全部更新和升级。
应用调度框架的调度结构如图1所示,调度框架对所有实例进行统一操作管理,当负载/服务发现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时,负载/服务发现根据可用实例列表中的可用实例的信息将用户的访问请求发送到当前运行的实例,由当前运行的实例对接收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现有的应用调度框架,采用的重启策略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的:1、启动n个的新应用实例,并待进行健康检测通过。2、从原有容器中,随机选择n个进行退出。通过上述步骤,应用可以在持续提供服务的情况下,进行重启操作。保障了业务的连续性。
现有的应用调度框架虽然能够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即保证每个时刻底层都有正常提供服务的实例,从而使得应用持续对外提供服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能保障用户访问的连续性。所谓用户访问的连续性,就是所有用户随时进行访问,而不会出现访问异常的情况。由于应用持续对外提供服务,所以当实例被退出时,往往仍存在于前端负载或服务发现程序的可用实例列表中。当用户发出访问请求时,由于退出实例未被健康检测发现,所以在负载、服务发现程序检测到实例退出为止,仍然会将用户请求发送到退出的实例当中,而造成该时间段内用户请求得不到正常的响应。根据现有应用重启方式来计算,采用轮询方式的负载会造成健康检测时间内,约1/3的用户请求失败。而即使是实时同步更新调度框架,也仅能缩短不可用实例存在时间至大约0.01s左右。当用户基数较大,并发请求较高时,应用重启所消耗的0.01s可能会造成的请求失败情况就会被放大到不可接受的地步,对用户体验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亟需一种应用实例的管理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容器退出时信息同步滞后导致的请求失败情况,实现用户无感知的应用管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应用实例的管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有效解决容器退出时信息同步滞后导致的请求失败情况,实现用户无感知的应用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实例的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退出指令时,获取所述退出指令指示的退出数量和退出步长,所述退出步长为每批退出实例的数量;
根据所述退出步长在当前运行的实例中选择待退出实例,将所述待退出实例的实例信息通知给可用实例列表,以指示所述可用实例列表移除所述待退出实例,并检查所述待退出实例的任务执行状态;
确定所述待退出实例的任务执行状态为空闲时,删除所述待退出实例,直到删除的待退出实例的数量满足所述退出数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应用重启指令时,获取所述重启指令指示的重启数量和重启步长,所述重启步长为每批启动实例的数量;
针对每一批,根据所述重启数量和所述重启步长选择待重启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7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