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1604.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丁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文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4H3/013;A61K8/02;A61K8/73;A61K8/87;A61K8/8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何薇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智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路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丝路无纺布包括无纺布主体,所述无纺布主体的一侧顶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眼孔,且无纺布主体的一侧设有位于眼孔下方的鼻孔,鼻孔的下方设有设置在无纺布主体上的嘴孔,无纺布主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铜氨丝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烯烃纤维、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和交联剂。本发明采用棉短绒所加工得到的铜氨丝纤维作为加工原料,使得丝路无纺布与皮肤更贴合,且质量轻,还采用聚氨酯弹性纤维和聚烯烃纤维作为加工原料,使得丝路无纺布的弹性更强,另外还具有灭菌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丝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无纺布是新一代的环保材料,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纺布在面膜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丝路无纺布是无纺布的一个重要品牌,现有的普通无纺布与皮肤的贴合性较差,且普通无纺布不具有杀菌的功能,因此提出了一种丝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丝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丝路无纺布,包括无纺布主体,所述无纺布主体的一侧顶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眼孔,且无纺布主体的一侧设有位于眼孔下方的鼻孔,鼻孔的下方设有设置在无纺布主体上的嘴孔;
无纺布主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铜氨丝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烯烃纤维、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和交联剂,且铜氨丝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烯烃纤维、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和交联剂的质量百分比为:铜氨丝纤维为60-79%、聚氨酯弹性纤维为5-10%、聚烯烃纤维为5-10%、甲基丙烯酸乙酯为3-5%、丙烯酸酰胺为3-5%、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3-5%、丙烯酸为1.5-3%、交联剂为0.5-2%。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丝路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棉短绒作为加工原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所述的棉短绒溶解到浓氨溶液内,配制成纺丝液;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的纺丝液经过过滤处理和脱泡处理,然后加入到水或者稀碱溶液的凝固浴中,得到纺丝;
步骤四:步骤三中所述的纺丝加入到2-3%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得到水合纤维素;
步骤五:步骤四中所述的水合纤维素加入到铜氨溶液中,得到铜氨丝纤维;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所述的铜氨丝纤维分别与聚氨酯弹性纤维、聚烯烃纤维、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交联剂按照比例均加入到高速混合机,高速混合机的混合时间设置为20-40min,得到混合液;
步骤七:步骤六中所述的混合液加入到无纺布加工设备中,得到无纺布主体。
优选地,所述S2中,浓氨溶液为氢氧化铜浓氨溶液或者碱性铜盐浓氨溶液。
优选地,所述S2中,纺丝液利用金属滤网进行过滤处理。
优选地,所述S2中,纺丝液利用真空脱泡设备进行脱泡处理。
优选地,所述S4中,硫酸溶液的温度设置为20-30℃。
优选地,所述S6中,交联剂为3-吖丙啶基丙酸酯。
优选地,所述S7中,无纺布设备中还添加固化剂,且固化剂为甲醇或者清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棉短绒所加工得到的铜氨丝纤维作为加工原料,使得丝路无纺布与皮肤更贴合,且质量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文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文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6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与数据处理工具交互的数据流建模和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圆柱打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