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饲料复合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1421.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4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郗宏波;王莹;朱广月;张永静;李旭东;刘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20/174 | 分类号: | A23K20/174;A23K20/20;A23L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霉剂 动物饲料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吸附剂 复合 疾病发生 生物酶 益生菌 保肝 复配 护肾 吸附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物饲料复合脱霉剂,所述脱霉剂包括保肝护肾成分、霉菌毒素吸附剂、益生菌、生物酶。按照一定的比例复配而成,可以全面吸附霉菌毒素,减少动物霉菌毒素所导致的疾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畜牧兽药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动物饲料复合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霉菌毒素(mycotoxins)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霉菌毒素可在农作物在大田收获时形成;在不适宜的贮存条件下,霉菌毒素也可继续在收获后的农作物上形成。较高的湿度通常有利于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高温和干旱环境下的农作物很容易遭受霉菌孢子的侵害,一旦条件允许,霉菌孢子可产生霉菌毒素。因霉菌毒素污染而造成的损失已成为饲料损失最大的一部分,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从而造成饲料、粮食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我国每年有近1/3的大宗饲料原料霉菌毒素超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亿元。
霉菌毒素不仅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还能使饲料的营养价值及消化利用率降低。畜禽在采食含毒素含量较高的饲料后可发生急性中毒症,鸡尤其敏感。生产中很少是以高含量的毒素造成的急性中毒,常见的是长时间的摄入毒素含量较低造成的慢性中毒症状,而往往这些中毒症状并不具有典型性:如采食量降低、生长缓慢、产蛋、产奶等生产性能降低;受精率下降、屡配不孕、流产、死胎、畸型等繁殖性能降低;免疫抑制,对疾病的敏感性增高;肝脏、肾脏等重要组织器官受损,若长时间的过度损害,则大部分损害有永久性的,即使在含有毒素的饲料被更换后,中毒的畜禽也不会有较大程度的复原。
目前已知的300多种霉菌毒素中仅有20多种对动物生产产生危害,尤以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毒素、伏马菌毒素等为代表。由于霉菌毒素的广泛存在,1种原料往往含有2种甚至2种以上的霉菌毒素,而不同霉菌毒素之间往往会产生叠加效应,使得低于国家标准的毒素剂量就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再加上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所导致的饲料营养不全和某些特殊生理阶段或其他应激因素的存在,饲料中低浓度的霉菌毒素即可对动物造成危害。因此将饲料中的霉菌脱毒是解决饲料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降低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动物饲料复合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动物饲料脱霉剂通过保护肝肾成分对肝脏进行保护,通过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进行吸附,通过益生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降解体内的毒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物饲料复合脱霉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保肝护肾成分10-30份、霉菌毒素吸附剂700-900份、益生菌50-100份和生物酶30-60份。
所述霉菌毒素吸附剂选自蒙脱石、赤石脂、海泡石和细胞壁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成。
所述益生菌选自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组成。
所述生物酶选自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葡萄糖氧化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组成。
所述保肝护肾成分是由15-25重量份的维生素C和1-5重量份的亚硒酸钠组成的混合物。
一种动物饲料复合脱霉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按重量配比分别称取原料,先将维生素C和亚硒酸钠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加入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蛋白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细胞壁多糖、赤石脂、海泡石和蒙脱石进行混合,最终混合均匀后即得动物饲料脱霉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得的动物饲料脱霉剂低剂量添加后可高效吸附肠道内多种霉菌毒素,吸附力强,适用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