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三轴状态下煤岩二次水力压裂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1112.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3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薄海江;马新仿;李忠城;竺彪;卢道胜;孔鹏;王洪斌;孙逊;秦思捷;张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张京波;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三轴 状态 下煤岩 二次 水力 试验 方法 | ||
本文公布了一种真三轴状态下的煤层气井二次压裂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试件、安装模拟井筒、安装试件、加载、初次水力压裂、初次采集数据、二次水力压裂和二次采集数据。本文涉及勘探领域,提供了一种真三轴状态下的煤层气井二次压裂试验方法,克服现存的模拟方法的不足,更为准确地模拟二次压裂过程并预测二次压裂的裂缝形态,有助于提高国内煤层气井的改造效率,提高气井产能,降低排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三轴状态下煤岩二次水力压裂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水力压裂裂缝模拟试验是研究水力裂缝扩展机理的重要方法,通过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压裂试验,可以对裂缝扩展的实际物理过程进行监测。对于正确认识特定层位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符合实际的数值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煤层气由于其资源丰富性、清洁性,正在逐步受到全世界产煤国的重视。基于现有煤层气压裂技术,出现了众多的煤层气压裂物理模拟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真三轴压裂试验均为一次压裂,考虑因素不全面,不能真实反映二次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扩展情况,对国内煤层气井的二次压裂指导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存的煤层气二次压裂物理模拟方法存在一些缺陷:二次压裂后储层的地应力会发生改变,现有的室内试验并未考虑此地应力的变化对裂缝扩展的影响;二次压裂是在一次压裂后进行的,因此试件在一次压裂后形成了新的水力裂缝,再次进行二次压裂时压裂液会沿优势路径滤失,无法有效憋压;对大尺寸煤岩试件内部的裂缝形态试验中难以观测或者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三轴状态下的煤层气井二次压裂试验方法,克服现存的模拟方法的不足,更为准确地模拟二次压裂过程并预测二次压裂的裂缝形态,有助于提高国内煤层气井的改造效率,提高气井产能,降低排采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三轴状态下煤岩二次水力压裂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试件:将煤岩制备成立方体状并放入箱模内,将水泥浆液注入箱模内包裹煤岩,成型后脱离箱模,形成试件;
步骤二,安装模拟井筒:在所述试件的预定面中央加工出盲孔,并将钢质注液管插入所述盲孔中且与其粘接,作为模拟井筒;
步骤三,安装试件:将所述试件放入压裂实验架中,并保持所述模拟井筒水平设置,所述压力试验架用以为所述试件在竖直方向加载最小水平应力,在垂直层理面的水平方向加载上覆岩层压力,在水平方向加载最大水平应力;
步骤四,加载:采用力控制方式分步依次循环加载,三个方向步数相等,以上下方向为z向,左右方向为x向,前后方向为y向,加载顺序依次为x向→y向→z向,循环依次递增至预定载荷值;
步骤五,初次水力压裂:开启伺服电机水调压装置和截止阀,向所述模拟井筒内注入压裂液,观察泵注压力变化情况及压裂液渗滤状况,待注入压力稳定且观察到压裂液由压裂腔室溢出时停泵;
步骤六,初次采集数据:卸压,移出试件并拍照,观察试件产生的裂缝扩展方向和形态,并保存数据;
步骤七,二次水力压裂:将暂堵剂泵入模拟井筒中,用以封堵初次压裂产生的裂缝,将试件再次放置于压裂实验架中,所述压力试验架为所述试件在竖直方向加载最大水平应力,在垂直层理面的水平方向加载上覆岩层压力,在水平方向加载最小水平应力;所述压力试验架采用力控制方式分步依次循环加载,三个方向步数相等,以上下方向为z向,左右方向为x向,前后方向为y向,加载顺序依次为x向→z向→y向,循环依次递增至预定载荷值,随后重复步骤五,进行二次压裂;
步骤八,二次采集数据:取出试件,观察试件形态,并对比初次压裂的裂缝和二次压裂的裂缝扩展的方向和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