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钕和铈的耐腐蚀压铸铝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1802.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8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闫洪;喻保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21/08;C22C1/03;C22F1/047;C22F1/04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压铸 铝合金 制备 方法 | ||
一种含钕和铈的耐腐蚀压铸铝合金的制备方法,镁0.6~1.2wt.%,硅0.4~1.0wt.%,铜0.5~1.0wt.%,钕0.2~0.4wt.%,铈0.2~0.4wt.%,其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控制合金中不同元素的含量优化合金配方。经稀土钕和铈精炼之后,弱化了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与铝基体之间的电偶腐蚀反应,且不影响合金固有的优异属性。压铸成型可获得表面光洁度高且组织致密的铝合金材料,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合金抗腐蚀性能。后续对其进行了二级固溶处理和低温时效处理,使得Cu、Fe等不活泼元素充分溶解,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铝基与其他活泼合金元素之间的电偶腐蚀影响。本发明合金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铝合金。
背景技术
Al-Mg-Si-Cu合金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常作为结构材料,经热处理强化后具有较高强度。由于Al-Mg-Si-Cu合金中的Al2Cu、共晶Si、Mg2Si和Al-Fe-Si金属间化合物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比α-Al基质高,因此会导致Al-Mg-Si-Cu合金在海水中发生局部腐蚀蚀。而局部腐蚀的发生极大限制了Al-Mg-Si-Cu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
迄今为止,对Al-Mg-Si-Cu合金精炼方法主要有:添加稀土或碱土元素,电磁搅拌超声波处理。然而上述的方法中,添加稀土精炼方法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且稀土精炼方法使得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都远远优于基体。此外,压力铸造制造铝合金材料技术是最先进的金属成型方法之一,是实现少切屑,无切屑的有效途径,应用很广,发展很快。且压铸材料可实现表面光洁度高和内部晶粒细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腐蚀速率。
固溶时效处理作为一种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等优点的低成本方法也常用于改善铝合金性能。且本发明利用双级固溶处理方式,使材料经历低温和高温两个阶段。低温固溶时低熔点相首先溶解,防止高温时发生过烧及熔化。高温固溶时使第二相颗粒溶解,提高合金过饱和度。
在公开专利号为CN104711460B,名称为:“一种含钛耐腐蚀铝合金及其处理工艺”中。在熔炼过程中未考虑部分不同合金元素的熔炼顺序和熔炼时间,且精炼过后未经过热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内应力消除。
在公开专利号为CN103966483B,名称为:“一种耐腐蚀汽车用铝合金板材”中。先熔炼雾化操作制备合金微米粉末,后将合金粉末再次熔炼并加入精炼剂进行精炼,最后再经多级低温冷处理得到耐腐蚀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其工艺新颖,但多级低温冷处理与热处理相比,热处理工序相对较简单,便于实际生产。
在公开专利号为CN105112738B,名称为:“高强度耐腐蚀铝合金的制备工艺及高强度耐腐蚀铝合金”中。将高温精炼与固溶处理结合的方法中,得到高强度耐腐蚀铝合金。然而单纯的高温精炼与固溶处理耗时长,若在精炼过程中添加微量精炼剂将大大缩短精炼与固溶时间。
在公开专利号为CN104962786B,名称为:“一种耐腐蚀铝合金型材”中。利用二级时效处理对水平铸造后的型材进行热处理得到耐腐蚀铝合金型材。其在二级时效之前未经固溶处理得到均匀的过饱和固溶体而直接进行人工时效,不利于后期时效时强化相的析出和前期热加工内应力的消除。
因此,综上所述,在耐腐蚀压铸铝合金材料制备成型技术方面仍缺乏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案。且混合稀土Nd+Ce元素对Al-Mg-Si-Cu合金增强其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含钕和铈的耐腐蚀压铸铝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钕和铈的耐腐蚀压铸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1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