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武器数据的部队战斗能力分析与交战毁伤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0007.1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5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伟;沈鸿喆;黄志良;沈海平;王汉斌;马勇;董晓璋;张一博;谭玲;李长军;孙裔申;卜卿;黄山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2;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武器 数据 部队 战斗 能力 分析 交战 毁伤 估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武器数据的部队战斗能力分析与交战毁伤估计方法,包括构建武器装备基础信息库和基础指挥作战单元数据库;构建指挥作战单位编制数据库;构建指挥作战单位的武器装备配置数据库;根据军种与训练层级对部队进行动态筛选;根据部队类型与武器装备信息进行敌我兵力对比分析与战斗能力分析;根据部队战斗能力进行交战毁伤计算估计。本发明方法能够在战略战役模拟训练中,对敌我部队的部队类型与层级进行动态划分,对部队详细信息进行归类统计,对部队作战能力与交战毁伤进行初步预估,从而向受训者提供决策方向,辅助受训者分析敌我情并做出决策与计划拟制,为筹划训练增加重要的决策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军事战略模拟训练作战筹划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武器数据的部队战斗能力分析与交战毁伤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说的就是在战前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筹划,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一次作战中,首先要了解掌握敌我部队的武器装备、部队能力等兵力分析,才能在后续的决心制定、计划拟制做到合理部署计划周密。而战斗力的体现就在于部队人员、武器装备数量、质量、训练等级等因素上,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敌我部队战斗力情况,针对部队的人员、武器等做出统计分析,使得筹划人员对后续的任务制定与分配有据可依,兵力对比是不可获取的战前分析手段之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在筹划模拟训练中对敌我双方的作战部队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敌我作战实力,为后续作战筹划,行动制定提供可靠依据的基于武器数据的部队战斗能力分析与交战毁伤估计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武器数据的部队战斗能力分析与交战毁伤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武器装备基础信息库和基础指挥作战单元数据库;
(2)构建指挥作战单位编制数据库;
(3)构建指挥作战单位的武器装备配置数据库;
(4)根据军种与训练层级对部队进行动态筛选;
(5)根据部队类型与武器装备信息进行敌我兵力数据对比分析;
(6)根据敌我武器装备信息与人员数量对敌我部队战斗力进行定量分析计算;
(7)根据敌我部队战斗力对交战毁伤进行估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
(11)武器装备基础信息库的构建
首先,根据武器装备的形态和主要功能将武器装备分为飞行器、装甲车、坦克、火炮、地对地导弹、空对地导弹、空对空导弹、反舰导弹、防空武器、雷达、舰船、电子战武器、通信设备、工兵装备、NBC装备、侦察装备十六类,分别进行各自武器装备基础信息库的构建。
其次,在每类武器装备库下,根据武器具体形态、类型以及作用细分多个武器装备表进行维护。
然后,根据武器装备实际情况提取关键参数和性能指标设定每类武器装备表的详细库表结构。
(12)基础指挥作战单元数据库的构建
为了使部队与武器进行关联,按照军兵种构建基础指挥作战单元数据库,且建立基础指挥作战单元时,配备相应武器装备。
首先,按军种陆、海、空、防空四大类分别建立各自基础指挥作战单元库。
其次,将每类基础指挥作战单元库根据部队单位类型细化为基础指挥单元、基础作战单元和基础辅助单元,并分别建立数据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0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