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结水聚结吸附除油回收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8035.X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2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强;竺嘉斌;黄燎云;卢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米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1514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结水 聚结 吸附 回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结水聚结吸附除油回收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保安过滤器、初级聚结除油器、深度吸附除油器和终端过滤器;带油凝结水进料经过保安过滤器去除夹杂的悬浮颗粒物,过滤后的凝结水经过初级聚结除油器内构件的聚结作用和强化沉降作用快速完成油水分离,出口凝结水油含量稳定在10mg/L以内,一级处理凝结水进入深度吸附除油器内的活性炭/磁性树脂吸附床吸附残留的余油,出口凝结水油含量稳定在1mg/L以内,二级处理凝结水进入终端过滤器,避免上游可能的活性炭或树脂颗粒进入下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结水聚结吸附除油回收的方法及装置,具体的说,采用保安过滤器—初级聚结除油器—深度吸附除油器—终端过滤器的方法,利用聚结和吸附两种技术对凝结水中的微量油进行脱除和回收,处理后凝结水可直接作锅炉给水。
背景技术
炼油装置生产过程中,大量高温蒸汽加热油品转化为凝结水,凝结水含盐量低,温度高,品质高,由于各种原因这部分水中往往含有微量的油,含油量一般在10mg/L~150mg/L之间,远远高于锅炉给水国家质量标准(锅炉压力3.82Mpa~5.78Mpa,给水含油量≦1.0mg/L)要求,因此不能直接作为锅炉给水。倘若不充分使用排出的凝结水,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严重的污染环境。
(1)含油凝结水不能回收利用,动力站锅炉就需要补充大量的除盐水,造成水资源及能源的大量浪费。在普通的石化企业中,锅炉用水量会占到企业中总用水量的四成以上,而可以加以处理回收的凝结水会占到锅炉用水量的四分之三。
(2)水质中的油、铁、电导率等指标超标,不符合锅炉补水相应的国家标准,锅炉给水水质不好,极易造成热力设备结垢、腐蚀、过热器和汽机的积盐等问题,会降低热力设备的热效率,甚至会影响动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3)锅炉系统直接使用含油凝结水会带来严重的隐患和危害。例如:油质附着在管壁上,受热的时候就会分解生成热导率很低的附着物,严重影响管壁的传热,造成管壁金属的变形,危及炉管安全。给水中的油会使水形成泡沫及生成水中的漂浮水渣,促使蒸汽品质的恶化。油沫水滴会被蒸汽带到过热器中,受热分解产生热导率很低的附着物,导致过热损害。
因此,对凝结水进行回收利用是一项重要的节能节水措施。目前,由于装置的不同和检修后运行时间的不同,导致了凝结水中含油种类和数量不尽相同,凝结水回收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水中的含油状态的不同,在较高温度下,使含油凝结水作为锅炉给水的处理难度非常大。
目前传统凝结水除油技术有活性炭法、类萃取技术和粗粒化除油法。它们主要利用物理除油,存在不耐冲击、除油效果不稳定,再生困难、操作费用高等缺点。
焦炭或活性炭过滤除油技术是利用多孔介质将水中杂质去除从而获得洁净水的方法。以焦炭过滤除油为例,其主要设备为焦炭塔处理装置。过滤材料采用l~2mm的焦炭。过滤液通过过滤层时,由于截留、沉积、扩散、吸引及凝聚等作用,将液体中的杂质阻截于过滤层中,出水油质量浓度可达到3~10mg/L。该设备在凝结水处理中可作为预处理过程除油。焦炭或活性炭过滤除油虽然效果好,但也存在问题:(1)运行温度<70℃,不能耐高温;(2)焦炭表面和孔隙中的油难以清洗,反洗不能彻底清除孔隙中的油,导致处理效果迅速、明显下降;(3)活性炭难以再生,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停产更换。
类萃取除油是使用高温树脂除油的方法.利用萃取原理对含油凝结水进行破乳、富集、分离,使油得以除去。当含油冷凝水上行流经树脂填充区时,油类乳化微滴被树脂颗粒捕获:当油聚集到一定量(油膜增厚)时,将以大油滴的形式被水流带走:大油滴随着上行水流被直接送到富油动态层:水在井口处折而下行,从侧出水口连续输出:顶部集结的油类物通过一个阀门由装置顶部排出。类萃取除油法存在的问题:(1)微小油粒富集、聚合后,不能保证完全分离去除;(2)无再生系统。树脂需要定期更换添加;(3)油滴沉积于树脂上,影响吸附效果,尚未见在处理含油较高凝结水时,能保证长期稳定运行的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米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米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8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合成卡巴他赛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舵机防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