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恢复老苹果树生产力的专用全元木霉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6822.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启为;沈其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比 生物有机肥料 苹果树 木霉 制备方法和应用 地下部 全氮 土壤养分供应 须根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区系 游离氨基酸 有机质含量 果实品质 花芽分化 快速生长 有机氮 根系 磷钾 小肽 新梢 总氮 生产力 施用 恢复 失衡 果园 生长 协调 | ||
1.一种用于恢复老苹果树生产力的全元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对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3308的哈茨木霉SQR-T037进行固体发酵得木霉发酵产物;
(2)将酸解氨基酸原液与腐熟堆肥按质量比1.5-3.0:7.0-8.5的比例混合均匀,平衡5-10天,待混合物堆体pH值升到6.5以上,再将上述木霉发酵产物按50-300公斤/吨的量接种到混合物堆体中,混匀,获得含木霉的腐熟堆肥及酸解氨基酸的固体混合物,在温度不超过60℃的条件下将该固体混合物的含水量蒸发至30%以下,得木霉生物有机肥;
(3)在木霉生物有机肥基础上,向其中加入磷酸二铵、硫酸钾、硝酸钙、硫酸镁、硫酸锌,充分混匀,在温度不超过60℃的条件下将该固体混合物的含水量蒸发至30%以下,得所述的用于恢复老苹果树生产力的全元生物有机肥料;其中,以所述的全元生物有机肥料质量计,木霉生物有机肥加入量为660-900公斤/吨,磷酸二铵加入量为37-123公斤/吨、硫酸钾加入量为20-80公斤/吨、硝酸钙加入量为37-123公斤/吨、硫酸镁加入量为4-12公斤/吨、硫酸锌加入量为2公斤/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对SQR-T037进行固体发酵的具体方法为:
①将SQR-T037接种到PDA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制备功能菌发酵液;
②将作物秸秆粉、酸解氨基酸原液10-20倍稀释液按作物秸秆粉:酸解氨基酸原液10-20倍稀释液=1Kg:2-2.2L的比例混匀、陈化,pH值调至3.0-5.0,获得作物秸秆与酸解氨基酸混合物,作为固体发酵培养基;
其中酸解氨基酸原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1)在密闭容器中先将病死畜禽动物经自动化破碎、所有固形物和液体自动转入密闭的水解罐后,在初始酸浓度c(1/2H2SO4)为3-5mol L-1、80-100℃和1-2个大气压下水解2-5小时;(2)水解结束待水解罐内溶液冷却至80℃以下时,静置分层,收集中层的氨基酸溶液即得酸解氨基酸;
③将SQR-T037发酵液按50-100L/吨的量接种到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在pH3.0-5.0,发酵温度28-30℃,湿度60-70%RH,浅盘培养96-168小时得木霉固体发酵产物,固体发酵产物中孢子数量≥1×109cfu/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陈化的时间为6-24小时,优选10-15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酸解氨基酸原液与腐熟堆肥的质量比为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木霉生物有机肥中含有2×108cfu/g以上的SQR-T037、全氮含量质量比为2.5-3.0%,全氮中质量比90%以上为有机态氮,总氮磷钾养分质量比为5-6%、有机质含量质量≥45%,游离氨基酸和小肽2-3%,含水量质量比≤30%,pH6-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每吨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中分别加入木霉生物有机肥660-780公斤/吨、磷酸二铵80-123公斤/吨、硫酸钾50-80公斤/吨、硝酸钙80-123公斤/吨、硫酸镁8-12公斤/吨,硫酸锌2公斤/吨;优选加入木霉生物有机肥780公斤/吨、磷酸二铵80公斤/吨、硫酸钾50公斤/吨、硝酸钙80公斤/吨、硫酸镁8公斤/吨,硫酸锌2公斤/吨。
7.按照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用于恢复老苹果树生产力的全元生物有机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68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