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焊带传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5792.1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3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兆刚;金浩;郭志球;王新华;张昕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3144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带 驱动件 前夹 传送机构 光伏焊带 剪切 后夹 控制安装板 标准信息 裁切组件 差值控制 传送气缸 夹紧固定 通讯连接 位置调整 控制器 对齐 安装板 标记点 移动 松开 对焊 夹紧 预设 传送 驱动 统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焊带传送机构,其CCD视觉系统用于对多个焊带上的标记点进行识别,前夹紧组件和后夹紧组件分别用于对焊带的前端和后端进行夹紧固定;在后夹紧组件松开、且前夹紧组件夹紧时,多个驱动件分别通过驱动前夹紧组件的移动来实现对各个焊带位置的调整;裁切组件用于对调整完毕的多个焊带进行剪切使之对齐;控制器与CCD视觉系统通讯连接,用于接收CCD视觉系统的多个识别信息,并将此识别信息与预设的标准信息做对比,根据各个差值控制各个驱动件工作,以对不同的焊带进行位置调整;安装板用于固定各个驱动件;传送气缸通过控制安装板的移动来实现对剪切后的焊带进行统一的传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串焊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焊带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行业追求高效组件的白热化趋势,通过反射光再利用的方式提高组件电池的受光量已成为增加组件功率的有效手段。分段焊带即是为了满足受光量而设计的光伏焊带,分段焊带为两段的设计,一段用于焊接在光伏电池板受光的正面、为聚光焊带,另一段用于焊接在光伏电池板不受光的背面、为非聚光焊带,聚光焊带即是在焊带的上面开出数个一定角度的槽,使得照射在电池板上的阳光经反射和折射后,再返回至电池板上二次利用,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常规的光伏焊带、即非分段型光伏焊带采用传统的焊带传送机构即可实现传送,即采用夹紧组件固定、并利用电机使焊带实现传送。但是,就分段型光伏焊带而言,为了更好的实现传送,首先需要采用前夹紧组件和后夹紧组件分别对多根焊带进行前后定位;再通过CCD视觉系统对各个焊带上的标记点进行识别,并将各个识别信息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各个识别信息分别与预设的标准信息进行对比并得到多个差值,再控制后夹紧组件松开、并使用于驱动各个焊带的电机根据各自的差值驱动焊带移动;因位置的调整使得各个焊带的前端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故需要裁切组件对各个焊带的前端进行剪切使之整齐;最后,将前夹紧组件松开,再将前夹紧组件和电机移动至原位、并再次使前夹紧组件夹紧在焊带的前端,并使各个焊带在各自电机的驱动下统一向前移动等量的距离,以完成对分段焊带的传送。由上述分段型光伏焊带的传送过程可知,为了实现精准的传送,需要多次使电机动作,以完成对焊带位置的调整和传送,步骤复杂,影响传送效率;且因前夹紧组件和后夹紧组件的松开,容易使焊带出现位置偏移,导致传送精度降低。
因此,如何提高焊带的传送精度和工作效率,是现阶段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焊带传送机构,该光伏焊带传送机构能够提高焊带的传送精度和工作效率,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一种光伏焊带传送机构,包括:
CCD视觉系统,所述CCD视觉系统用于对多个焊带上的标记点进行识别,以获得各个焊带位置的识别信息;
前夹紧组件,后夹紧组件,所述前夹紧组件和所述后夹紧组件均与所述焊带的个数相同,分别用于对各个所述焊带的前端和后端进行夹紧固定;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个数与所述前夹紧组件的个数相同,在所述后夹紧组件松开时,通过分别驱动各个所述前夹紧组件的移动、以实现对各个所述焊带位置的调整;
裁切组件,所述裁切组件用于对位置调整后的多个焊带进行剪切,以保证各个所述焊带前端整齐;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CCD视觉系统通讯连接,且设有焊带位置的标准信息;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各个所述焊带的识别信息时,会将各个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标准信息对比,并根据对比后的各个差值控制各个所述驱动件移动,以对各个所述焊带的位置进行调整;
安装板,各个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传送气缸,所述传送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安装板相固定,并能够在所述后夹紧组件松开时、通过所述伸缩端的伸长带动各个所述驱动件同时移动,以使剪切后的各个所述焊带一并向前传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圆柱形锂电池的转盒线
- 下一篇:无线远程燃气表电路板检测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