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3212.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高连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连英 |
主分类号: | A61K36/534 | 分类号: | A61K36/534;A61P17/02;A61P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600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菊花 皮炎 虫咬 苦参 中药洗液 治疗 马齿苋 薄荷 清利头目 清热解毒 清热利湿 疼痛症状 中药苦参 地肤子 风热 利咽 平肝 削除 止痒 祛风 肌肤 疏散 恢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采用中药苦参30%~32%、野菊花30%~32%、马齿苋15%~17%、地肤子15%~17%、薄荷5%~7%;本发明的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功能,主治虫咬皮炎症状及削除虫咬皮炎疼痛症状等功效,恢复原本润滑的好肌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洗液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
背景技术
虫咬皮炎(insect bite dermatitis)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螨,以春、夏、秋季多见,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虫咬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如用传统的控制的方法治疗,如激素类,抗组胺类,消炎类药物治疗,一时见轻,但过一 段病情又会加重,这样反复形成恶性循环。荨麻疹,易于反复发作,传统的疗法大多以外用药物、针剂等,治标不治本,长期用 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给患者带来了万分痛苦.康丽来的专家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要治愈荨麻疹要二个方面同时进行。人体皮肤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接触虫体的毒毛,邪毒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可以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采用中药苦参、野菊花、马齿苋、地肤子、薄荷为原料,经过制粉、混合的工艺制备出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实现虫咬皮炎症状快速消失之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中药组分:苦参30%~32%、野菊花30%~32%、马齿苋15%~17%、地肤子15%~17%、薄荷5%~7%。
一种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为:先将中药苦参、野菊花、马齿苋、地肤子、薄荷分别拣净去除杂质,研磨成粉,粉末混合物100目筛,将粉末混合物加入到炉甘石洗剂中,搅拌均匀,即得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
使用方法:因炉甘石洗剂及中药粉末混合物放置后易沉淀,但经摇晃后,仍成为均匀的混悬液,建议使用前先振摇均匀,取上药温热浸泡患处每次15~25分钟,每日2次。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分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功效;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等症的功效;
马齿苋:具有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等症的功效;
地肤子: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的功效;
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用于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症状的功效;
明矾:具有明矾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中医认为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还具有抗菌,抗阴道滴虫等作用;
炉甘石:具有收敛、保护作用,也有较弱的防腐作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虫咬皮炎苦参野菊花中药洗液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功能,主治虫咬皮炎症状及削除虫咬皮炎疼痛症状等功效,恢复原本润滑的好肌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连英,未经高连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3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