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线毛绒静电吸附清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2482.4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鱼得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J7/00 | 分类号: | D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线 毛绒 静电 吸附 清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线毛绒静电吸附清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底面左端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下部套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转杆的表面上部套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底座的内腔前后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锥齿轮盘,所述锥齿轮盘的前侧面中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缠布轴支杆,通过给底座加装滑动爪、毛布和绝缘棒,实现了通过摩擦起静电吸附毛线毛绒的效果,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且节约蜡块资源的目的,通过给底座加装锥齿轮轴和转杆,实现了电机同时带动滑动爪和缠布轴的效果,达到了降低本设备制造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线毛绒静电吸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工厂中,工人在纺线时,都需要把毛线上附着的断掉的毛绒去掉,若不去掉这些毛绒,使用这种毛线织成的毛线制品就是在使用中出现起球的现象,给使用者带来反感,使这种毛线制品看起来做工很差,在一般的工厂中,工人都采用蜡块夹住毛线来实现给毛线去除毛绒的目的,但这种方法会需要大量的蜡块,不仅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还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线毛绒静电吸附清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线毛绒静电吸附清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底面左端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下部套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转杆的表面上部套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底座的内腔底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位于转杆的右端,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的左侧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底座的内腔前后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锥齿轮盘,且锥齿轮盘与主动齿轮的右侧啮合,所述锥齿轮盘的前侧面中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底座的内腔底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吸尘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缠布轴支杆,且转杆的顶端贯穿底座的内腔顶面延伸至前侧缠布轴支杆的内腔上部,两个所述缠布轴支杆的内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前端套接有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位于前侧缠布轴支杆的内腔,且第三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缠布轴,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缠布轴支杆的右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下吸尘罩,且下吸尘罩的底部通过气管与吸尘器的吸入端连通,所述下吸尘罩的内侧面底面固定连接有绝缘棒,所述绝缘棒的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毛布,所述毛布的表面套接有滑动爪,且连接杆的顶端贯穿通孔与滑动爪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绝缘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吸尘罩,且上吸尘罩上表面通过气管与吸尘器的吸入端连通,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送布轴支杆,两个所述送布轴支杆的内侧面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套接有送布轴。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部设有电机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给底座加装滑动爪、毛布和绝缘棒,实现了通过摩擦起静电吸附毛线毛绒的效果,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且节约蜡块资源的目的,通过给底座加装锥齿轮轴和转杆,实现了电机同时带动滑动爪和缠布轴的效果,达到了降低本设备制造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转杆、3第一从动齿轮、4第二从动齿轮、5电机、6主动齿轮、7第一转轴、8锥齿轮盘、9连接杆、10吸尘器、11通孔、12缠布轴支杆、13第二转轴、14第三从动齿轮、15缠布轴、16下吸尘罩、17绝缘棒、18毛布、19滑动爪、20上吸尘罩、21送布轴支杆、22第三转轴、23送布轴、24轴承、25电机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鱼得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鱼得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24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沉式地下室结构
- 下一篇:生物质锅炉与工业余热联合供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