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的获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1011.1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邹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武岑飞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显示面板 光纤光栅传感器 弯曲状态 入射光波 柔性显示装置 反射光波 外界电磁干扰 波长漂移 有效检测 中心区处 能力强 系数和 反射 光纤 发射 返回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包括: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边界区处和/或中心区处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发射入射光波并接收反射光波,所述反射光波是在被反射之后返回的入射光波,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根据光纤的弹光系数和所述入射光波的波长漂移来确定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本发明能够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有效检测出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并且光纤光栅传感器抗外界电磁干扰能力强,检测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更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的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对柔性显示器(诸如柔性OLED显示器)的显示技术飞速发展,与传统的刚性显示器相比,柔性显示器具有耐冲击、抗震能力强、重量轻、体积小甚至可穿戴等一系列优势,因此广受市场欢迎。
柔性显示器目前广泛使用的是薄膜类柔性显示基板,它们弯曲特性好,除了曲面显示,利用屏幕的弯曲作为输入也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弯曲过程中的状态量包括屏幕各点位的位移、弯曲量、弯曲方向等。它们都有望作为输入量来对显示画面进行操作,如何有效测量柔性显示器在弯曲过程中的弯曲状态量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检测柔性显示器在弯曲过程中的弯曲状态量的柔性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的获取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发射入射光波并接收反射光波,且根据光纤的弹光系数和所述入射光波的波长漂移来确定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其中,所述反射光波是在被反射之后返回的入射光波。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包括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方向和弯曲量。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发射所述入射光波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凸出单元;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基于所述入射光波的中心波长和所述反射光波的中心波长计算出所述波长漂移,所述反射光波是在所述凸出单元处被反射返回的入射光波。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利用光纤的光学应力张量计算出光纤的弹光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包括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啁啾光纤光栅传感器和闪耀光纤光栅传感器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或者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集成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的获取方法,其包括步骤:光纤光栅传感器发射入射光波;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接收反射光波,所述反射光波是在被反射之后返回的入射光波;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根据光纤的弹光系数和所述入射光波的波长漂移来确定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包括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方向和弯曲量。
进一步地,所述入射光波的波长漂移的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发射所述入射光波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凸出单元;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基于所述入射光波的中心波长和所述反射光波的中心波长计算出所述波长漂移,所述反射光波是在所述凸出单元处被反射返回的入射光波。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的弹光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利用光纤的光学应力张量计算出光纤的弹光系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有效检测出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并且光纤光栅传感器抗外界电磁干扰能力强,检测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量更精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1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