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减小出胶管入口挤压力的流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8816.0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7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韩鑫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控注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支管 进胶单元 出胶管 直管 流道结构 挤压力 减小 弯管 贯通连接 胶水 交汇 出胶口 端口处 入口处 胶口 流出 贯通 堵塞 引入 出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减小出胶管入口挤压力的流道结构,包括进胶单元,以及出胶管;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均设置有弯管,所述第一进胶单元设置包括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直管的端口处且分别与所述直管贯通连接的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分别与所述直管两侧的弯管贯通连接,两所述弯管的出口均与所述出胶管交汇贯通连为一体。以此结构设计的流道结构,能够通过多个进胶单元的设置,方便的将多种胶水引入并与出胶管交汇后流出,此外,通过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的设置,有效减小了出胶口入口处的挤压力,避免因胶水过于集中而造成胶口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减小出胶管入口挤压力的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流道结构中,当多胶口的胶口在同一出胶口的入口汇集时,将会使得出胶口入口处的挤压力增大,进而很容易造成胶口的堵塞,影响多种胶水的混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小出胶管入口处的挤压力的流道结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效减小出胶管入口挤压力的流道结构,包括多个依此并排连接的进胶单元,以及与所述多个进胶单元的出胶端交汇贯通为一体的出胶管;所述出胶管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所述进胶单元包括第一进胶单元,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胶单元两侧的第二进胶单元和第三进胶单元,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均设置有弯管,所述第一进胶单元设置包括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直管的端口处且分别与所述直管贯通连接的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分别与所述直管两侧的弯管贯通连接,两所述弯管的出口均与所述出胶管交汇贯通连为一体。
其中,所述直管与所述出胶管同轴贯通设置。
其中,所述弯管包括与所述进胶单元的进胶嘴贯通连接的第一弯管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弯管段贯通连接的第二弯管段。
其中,所述第一弯管段与所述第二弯管段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其中,所述直管的内径与所述弯管的内径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包括多个依此并排连接的进胶单元,以及与所述多个进胶单元的出胶端交汇贯通为一体的出胶管;所述出胶管的下端的腔体内径呈依次缩小设置,所述进胶单元包括第一进胶单元,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胶单元两侧的第二进胶单元和第三进胶单元,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进胶单元和所述第三进胶单元均设置有弯管,所述第一进胶单元设置包括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直管的端口处且分别与所述直管贯通连接的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分别与所述直管两侧的弯管贯通连接,两所述弯管的出口均与所述出胶管交汇贯通连为一体。以此结构设计的流道结构,能够通过多个进胶单元的设置,方便的将多种胶水引入并与出胶管交汇后流出,此外,通过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的设置,有效减小了出胶口入口处的挤压力,避免因胶水过于集中而造成胶口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有效减小出胶管入口挤压力的流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控注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控注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8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