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8306.3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7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林;侯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嘉捷信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84;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刘坦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高***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炭复合材料 炭纤维预制体 界面改性 预处理 碳基复合材料 先驱体溶液 浸渍 化学气相渗积 碳纤维预制体 热处理 酚醛树脂 高温性能 界面结合 有机溶剂 有效解决 煮沸 界面层 酸溶液 制备 清洗 溶解 取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包括步骤:S101:将炭纤维预制体进行热处理,在酸溶液中煮沸,之后清洗、干燥,得到预处理后的炭纤维预制体;S102:以酚醛树脂为主组分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制备界面先驱体溶液;S103:将预处理后的炭纤维预制体浸渍于界面先驱体溶液中,之后取出并干燥;S104:将S103处理得到的碳纤维预制体进行升温处理,生成界面层;S105:将S104处理得到的产物采用化学气相渗积法进行处理,直至炭/炭复合材料的密度达到1.70~1.80g/cm3。本发明提供的界面改性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炭/炭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差,高温下界面失效的缺陷,显著提升了炭/炭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炭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炭/炭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耐摩擦磨损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是被用作战略核武器的导弹鼻锥、火箭发动机的喷管喉衬和飞机刹车盘等部件。目前,世界各国均把C/C复合材料作为高温关键材料来研究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因而对炭/炭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由于炭纤维表面与炭基体表面均呈惰性,界面结合性能差,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炭/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发挥。基于此,对炭/炭复合材料进行合理的界面改性,可使炭/炭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传统界面改性方法主要有纤维表面等离子体辐射改性、液相/气相氧化改性、化学枝接改性等。但该类方法制备得到的界面不均匀,在高温下极易失效,从而不能满足复合材料高温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碳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碳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界面改性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炭/炭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差,高温下界面失效的缺陷,显著提升了炭/炭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炭/炭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将炭纤维预制体进行热处理,在酸溶液中煮沸,将煮沸后的预制体进行清洗,之后干燥,得到预处理后的炭纤维预制体;S102:以酚醛树脂为主组分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制备界面先驱体溶液;S103:将预处理后的炭纤维预制体浸渍于界面先驱体溶液中,之后取出并干燥;S104:将S103处理得到的碳纤维预制体进行升温处理,以生成界面层;S105:将S104处理得到的产物采用化学气相渗积法进行处理,直至炭/炭复合材料的密度达到1.70~1.80g/cm3。
优选地,S101中,酸溶液为硝酸溶液,且硝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0~30%,煮沸时间为20~60min。
优选地,S101中,热处理在N2或Ar环境下进行,且热处理的升温程序为:2h升温至500℃并保温2h。
优选地,S102中,界面先驱体溶液中的溶质还包括低熔点无机玻璃粉,有机溶剂选用二甲苯;且界面先驱体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将酚醛树脂与二甲苯按照1:1~2:1的体积比混合,之后于8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均匀;在搅拌均匀后的产物中加入质量百分浓度为5~10%的低熔点玻璃粉,继续搅拌均匀。
优选地,低熔点玻璃粉的熔点为300~500℃,粒度为600~800目。
优选地,S103中,浸渍具体包括:抽真空至-0.1MPa,浸渍0.5h;随后加压至0.1~1.0MPa,浸渍0.5h。
优选地,S104中,升温处理具体包括:以5~10℃/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1200℃并保温2h,随后以500~600℃/h的速率升温至1700~1800℃并保温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嘉捷信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嘉捷信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8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