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请求的发送方法、指令接收方法、及机顶盒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4504.2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2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254 | 分类号: | H04N21/254;H04N21/2543;H04N21/266;H04N21/239;H04N21/237;H04N21/231;H04N21/4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董文倩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请求 运营商服务器 机顶盒 发送 分布式系统 播放内容 存储指令 指令接收 区块 发送处理 技术成本 加密算法 交互过程 交易记录 指示区块 单一性 触发 服务器 兼容 存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请求的发送方法、指令接收方法、及机顶盒,其中,上述处理请求的发送方法包括: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处理请求,其中,处理请求用于请求对播放内容进行处理,以及用于触发运营商服务器向区块链服务器的区块链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存储指令,其中,第一存储指令用于指示区块链分布式系统对处理的机顶盒的播放内容的交易记录进行存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CAS本身产品种类复杂,产品种类对应各自的加密算法,导致CAS与运营商服务器的交互过程是各自独立的,无法兼容,进而导致技术成本高,产品单一性强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处理请求的发送方法、指令接收方法、及机顶盒。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门新技术,图1是相关技术中区块链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在与比特币相关的区块链应用中可使用这一术语,但区块链技术可能并不包含:“账本”),另外,区块链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所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币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
在应用上区块链技术要与实体商业对接,在技术和规则上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区块链当前解决的对象只局限于区块链上的数据。如果区块链要与实体业务对接,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实体与数据之间跨域的“游戏规则”的建立。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包括非对称加密算法。信息的加解密是区块链的关键环节,区块链技术主要使用哈希函数和非对称加密两部分的算法。哈希函数目前主要有SHA家族算法、MD5、SCRYPT、RIPEMD、WHIRLPOOL、CUCKOO HASH、HAVAL、Tiger、LYRA2、Equihash、Hashimoto、Dagger、Ethash(以太坊目前Pow机制下的算法)等多种算法,还有其中多种算法的串联和并联使用。由于商业应用一般都不考虑挖矿问题和更注重性能问题,目前常用算法以SHA256算法为主。而非对称加密部分,主要有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DSA、椭圆曲线算法等,区块链技术一般使用椭圆曲线算法,包括ECDSA和SCHNORR,还有国密算法(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SM3密码杂凑算法、SM4分组密码算法。
区块链技术的几大特点:
一、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特点,它无需中心化代理,实现了一种点对点的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大规模、无中心化代理的信息交互方式成为了现实。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二、开放性;
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三、自治性;
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四、信息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五、匿名性
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区块链主要解决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因此它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四个技术创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4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互动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终端业务管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