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5000KN.m强夯处理沿海回填超厚碎石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9946.3 | 申请日: | 201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洁玙;杨印旺;李万福;檀艳青;武卫军;鲍元兆;张晓霞;谢俊平;任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9***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级 施工 回填 强夯 地基处理 土地基 超厚 主夯 碎石 一次性处理 强夯地基 施工准备 碎石土 标高 沿海 满夯 碾压 软基 整平 建筑工程 地基 环保 | ||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中强夯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25000KN.m强夯处理沿海回填超厚碎石土地基的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01~施工准备,确定起夯面施工,整平场地至起夯面标高;102~第一遍主夯能级施工;103~第二遍主夯能级施工;104~第三遍次夯能级施工;105~满夯施工;106~表层碾压。本发明的25000KN.m超高能级强夯进行地基处理,可以一次性处理17‑20m厚度的碎石土回填地基,并满足影响范围内深层软基的地基处理,具有处理效果明显、工艺简单、费用较低、工期短、环保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中强夯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25000KN.m强夯处理沿海回填超厚碎石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建设用地呈现日趋紧张的趋势,填海造地是沿海城市解决建设土地的有效措施。随着填海面积增大、回填碎石土层厚度加深,地基土加固深度、承载力要求逐步提高。
强夯法是指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利用起吊设备,将几十吨(一般为10-40t)重锤提升至几十米(一般10-40m)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达到加固回填土的目的。
常见的强夯能级大多在4000-8000KN.m,对于回填地基的处理深度大多在10米以内,随着超高能级强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10000-15000kN.m强夯逐步在沿海地区的应用,但其处理深度也仅限于10-12米左右,达不到处理超过12米超厚回填碎石土地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处理沿海地区一次性回填超厚(17-20米)碎石土地基而现有强夯处理能级无法达到(17-20米)处理深度,提供一种25000KN.m强夯处理沿海回填超厚碎石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25000KN.m强夯处理沿海回填超厚碎石土地基的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01~施工准备,确定起夯面施工,整平场地至起夯面标高;
102~第一遍主夯能级施工,在起夯面放出第一遍主夯能级夯点,进行25000KN.m能级的主夯点强夯,第一遍主夯点施工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并用20×20m方格网测量场地标高,计算第一遍主夯场地夯沉量;
103~第二遍主夯能级施工;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测放第二遍主夯能级夯点,然后进行25000KN.m能级第二遍主夯能级强夯施工,施工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并用20×20m方格网测量场地标高,计算第二遍主夯场地夯沉量;
104~第三遍次夯能级施工;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测放第三遍主夯能级夯点,然后进行10000KN.m能级第三遍主夯能级强夯施工,施工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并用20×20m方格网测量场地标高,计算第三主夯场地夯沉量;
105~满夯施工;采用1500KN.m能级,满夯隔排分两遍施工,先放出第一排满夯排的基准线,第一遍施工按1、3、5…N排,一遍完成后,推平场地,放出第二遍满夯排的基准线,第二遍施工完成后,整平场地,用20×20m方格网测量场地标高,然后计算场地总夯沉量;
106~表层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
上述步骤102、103、104、105以及106中,采取以下施工参数:
对于处理沿海回填超厚碎石土地基,夯锤底面积采用4-6平方米,采用强夯夯锤直径为2.8米,锤重为95吨。
本发明的机理如下:
强夯处理地基是由高势能的夯锤自由下落时和地基土碰撞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夯击能大部分释放于可加固范围的地基中,使土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压密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公司,未经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9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